秦军在北西域的战术以分散兵力展开,而在北部,秦军正在建设一种全新的进攻防御体系,这种体系既是民用设施,也是军事设施。这种设施就是铁路“长城。”
秦王在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视察整个北方。而北方的局势基本是非常乐观的。但却因为秦国主要兵力,物资主要集中到了西域,北方战局迟迟不能扩展。
但蒙恬却很快注意到了一个新的奇怪现象。那就是,相对于秦军的军费投入,国内基础设施的投入,要远远大于军费。秦国不仅中央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就连成立不久的州政府也在发行债券,大举外债来修建各种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在这些投资当中。特别是铁路投资占用的比例相当的大。这个比例据秦国国内的《金融》杂志调查显示,铁路投资一直是投资的热点。
秦国正在以卖出大量廉价土地的方式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参与其中。铁路股票也是一路疯涨。秦国目前有三大铁路公司。分别是文阳铁路公司,王室铁路公司,还有李白卫联合铁路公司。其中文阳铁路公司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几乎秦国六成左右的铁路建设项目都在其掌控之下。文阳铁路借助银行和钢铁企业联盟拥有绝对的优势,剩下的王室铁路公司则依靠秦王钦定项目可以得到市场剩下的份额,但民间投资者,特别是秦国传统民间力量,李氏,白氏,卫三家联合组成的联合铁路公司一度与王室铁路公司共同占有剩余的铁路份额。
铁路的背后是秦国垄断形式的极度扩张,但这种扩张目前还非常的适合秦国,因为秦国需要这些垄断组织来建设秦国的基础设施,如果这个时候反垄断,相当于打掉自己的手臂,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而且,秦国的大工业现在才刚刚开始,也就是说,现在正是垄断资本主义对秦国整体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时候。
基于铁路建设的大规模的兴起,特别是在秦国的北方。只要有矿石的地方都有极大的铁路需求。蒙恬的想法就是,能否基于铁路为基础扩大对北方作战的影响力。
“王上,末将认为,草原作战,特别是漠北作战,需要穿越大荒漠,如果使用马匹则需要很大压力,可是如果修通铁路。则可以大大节省后勤压力,不仅如此,贯通南北交通要道之后。可以东西走向的布设铁路。这样一来,我军就以铁路为防线一步一步的压缩匈奴的生存空间。”蒙恬说着在大地图上比划出了一条接着一条的铁路构想图。
秦王点点头,表示认可蒙恬的想法。
“可是,将军,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来源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而且修建一条铁路的价值是需要很大的经济价值来做支撑的。难道我们为了运送牛羊就修建一条铁路,那样的话,经济价值······。”蒙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许是因为担任副丞相的职务,长期的从事经济工作有关。蒙毅的看法多从经济角度出发。
“的确如此,如果单纯的从军事,寡人可以修,但丞相前几日发来电报说,要进一步削减军费。寡人想了想,认为丞相的不是没有道理的削减军费的。”秦王说道。
蒙毅说着也点点头。但蒙恬显然已经想到了这一层。蒙恬曾在尚文身边待过,深深的感受到那种经济,科学气息的影响。在北方担任如此重担的时候。他也在不断的学习。比如,他学习了各种科学知识,也阅读了一些经济学理论还有一些企业管理。不仅如此,他在巡查部队的时候经常到两州的主要企业走访调查。这让这位将军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一点,末将认为可以解决。北方矿产资源多,西蒙州有丰富的稀土资源,铁矿石,煤。东蒙州也有。在靠近山地的地方还有黄金的出现,这些地方都可以通火车,在漠北,也有这样丰富的铁矿石出现。如果把这些信息公布,拍卖那些地区,我们就可以把铁路修到那里。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我们可以采取机动防御的策略,使用铁甲机车进行机动防御,增兵。然后依靠铁路延展我们的防御线。这样慢慢的就达到了围困匈奴,发展壮大我军力量的目的。”蒙恬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恩。不错,这个想法不错,弄一份报告出来,让丞相研究一下。我们一定要这么做。”秦王说道。
蒙恬的想法实际是根据目前秦军北方战略制定的。秦军北方整体处于一种积极防御状态。别看秦军可以发动小规模进攻。但却整体处于战略防御状态。主要是因为一次性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成本实在是太高。而且秦国连续性的发动对外作战,每一次对外作战都要耗费巨大的财政支出,秦国以不断发放国债的形式支撑其对外作战。这种模式在尚文的掌控下良性发展。而且多次以自我削减军费的目的来控制,对于北方,特别是对匈奴作战。其经济价值还远远没有上升到战略价值上,所以,整体拨付的军费也就很少。
这也就直接造成北方必须处于一种战略防御状态,但蒙恬认为,既然防御,那么就要积极防御。既然军费很少。那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以及民间资源达到这种防御围困的目的。这就是一种将军事和经济有机结合的方式。
利用北方潜在的矿产资源来诱惑更多的人来投资。投资带来的铁路建设必然在其中,民用设施背后潜在着大量的军事利用价值。这就是蒙恬的想法。利用民用设施达到军事目的。将军事设施投放到民用市场中。然后以借用保护的名义达到对这些设施的使用。这笔账算的非常的划算,可谓是军方不掏一分钱就可以达到原有的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