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谈”围绕着“学而优则”这个话题发表了几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读后使人眼界大开。但我觉得意犹未尽,也想来凑凑热闹。
“学而优则仕”这句孔老夫子的遗训,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成为人们奋发进取的指南。如今,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观念的更新,这句被人们,特别是读书人奉为金科玉律的遗训是否就应该寿终正寝呢?我认为不能把事情绝对化。所谓“仕”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官”按照“学而优则商”者的看法,好像如今品学皆优的人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从商,并强调优秀人才聚集商界对经济建设是多么重要,好像中央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号召大家都去经商,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不错,改革开放商界固然需要优秀人才,但更需要一批出类拔萃的领导人才。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哪个地方经济发展较快,毫无疑问,哪个地方一定有一批优秀的领导人才。
当然,并不是说我赞成“学而优则仕”这个遗训。我认为这个遗训也绝对化了,由于它的影响,造成官场人满为患,人浮于事,进而产生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使得中央一而再地要求各级领导班子精简人员也难精简下来,谬误之深可见一斑。
也有人在文章中提议,还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好,市场经济发出什么样的信息,优秀人才就流向那里。其实这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盲目性。比如按照现在的市场经济信息,好像经商是大热门,副研究员上街卖馅饼,组织部上街摆地摊形成一种“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的万马奔腾的宏伟气势。如果舆论再火上加油,要人们根据市场发出的信息涌进商界,这不啻是一种灾难!全民经商,其它行业是不是就关门大吉了?
再从人才本身的素质来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的人适合经商,有的人适合教书,有的人适合当领导。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杰出人物都找到了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信息,如果哪里“热”就涌向哪里,一会儿经商,一会儿从政,再过一阵子又去搞文学,人生苦短,赶了十年八载浪头,到头势必一无所成。
“学而优则”这个省略号代表什么呢?我认为完全不必强求一律,社会客观需要是千变万化的,人们的主观才能是五花八门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才能选择职业,调换职业,不必上级号召,不必全民动员。当每一个人才真正站在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上,我认为这个“优”才有了附丽,而“学”的目的也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