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为自己创立了一个对立物——人类,用他来证实自己的存在,而人类却可笑的想远离自然证实自己。但命定的死亡粉碎了人类的梦想,恐惧死亡也是一种与大自然对抗的意识。
人活着,太真实了讨人厌,太虚伪了也讨人厌。世上找不出一个能让所有人喜欢的人,也很难找出一个被所有人讨厌的人。世上每个人大都被一些人所喜爱,又被另一些人讨厌着。
一个想讨别人喜欢的人,必是一个自视很低的人,一个不想讨别人喜欢的人,则必定自视很高。
人常常赞美不如自己的人,因为不如自己,人常常贬低高于自己的人,因为高于自己。人们常常用抑强仰弱来达到一己的心理平衡。
善良是吝啬的,人们只对比自己不幸的人才表现善良。因为别人的不幸使人对自身的境遇感到一种满足,而别人的幸运,却只让人意识到自身的欠缺。
大善和大恶都是人的天性,但人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对善和恶都有所节制。人做好事是为了自己,做坏事也是为了自己。
人的内心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它既可以想一些最美妙的事,又可以想一些最下流、最肮脏、最无耻、最邪恶的事,而表面上仍像一个正派人。所以,所谓正派人,不过是一些善于隐藏自己不正派想法的人。
人生来就是不甘于平庸的,而世上之所以有那么多庸人,乃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平庸。
人类不断给自身制造越来越多的多余的东西,从而使活着变得繁琐。
当人长大时,他会悲哀地发现,自己已失去了与自然的交感。而当他临近老年时,他又会悲哀地发现,自己有了越来越多地与自然的交感。
人总是在潜意识里希望别人倒霉,而自己独得好运。所以,他才在别人倒霉时,幸灾乐祸,自己倒霉时,垂头丧气。但人在幸灾乐祸之后,会去帮助别人,在垂头丧气时,会想到别人的帮助。
所谓勇敢的人,并非说他没有恐惧,而是他能战胜恐惧。恐惧是人人都会有的,即使英雄也不例外。
世上的事看不开,一切都大得了不得,看开了,没有一件值得烦忧挂虑的。
没有谁能完全敞开自己的内心,也没有谁能完全关闭自己的内心。大多数人只显露与自己有利有益的那一部分,而把与自己有害的那一部分隐藏起来。
内心充实的人喜欢独处,内在贫乏的人喜欢群居,他只有依靠他人才能弥补空虚。
人不能靠理想生活,但活着又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的生活是乏味的,空虚的,死气沉沉的,而理想却能使人部分的超离这种生活。
明知一切皆空,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但仍苦苦追寻着,奋争着,这就是人。只有人才会这么傻,傻得悲壮,傻得揉心。
人都愿意同比自己富有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同比自己聪明的人交往。
人会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显得好一些,在自己讨厌的人面前显得坏一些。而在自己最亲近的人面前,才会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人只有在社会中才会显出自信,在远离社会的地方,人就完全没有自信。所谓伟大人物,只有在社会中才会显得伟大,离开社会,伟人也如同常人,甚至不如常人。
人的内部世界总比外部世界要黯淡一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人常常在各种场合扮演各种角色,但经常扮演一种角色,就会给人一种固定的印象。说一个人变了,可能是他已厌倦了这种角色,而说一个人和平常不一样了,则可能是他真实自己的流露。
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梦想,从一种梦中醒来,就会沉入另一种梦。意识不到自己在做梦的人,恰恰是因为他正在梦中。所谓梦醒,不过是对原梦的一次超越,无数次的梦醒就是无数次的超越,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从梦中醒来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固然存在着纷争,但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远远大于纷争。或者说,当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遭到破坏时,纷争就开始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非正常的我,这个我是我们既恐惧憎恶,而又有所偏爱的,我们的所有理智和良知都在抑制着这个我的出现。
要做什么样的人,是包含在你是什么样的人之中的。
人在比自己坚强的人面前,会觉得自己很软弱,在比自己软弱的人面前,又会觉得自己很坚强。
总也不流泪的人,他的内心必是痛苦的,总也不谈论自己的人,常常是自我意识最强的。
人生充满了无奈,所谓达观,实在是无奈过后获得的一种心境。
别人对你的看法永远是片面的,表面的,主观的,掺杂进了他自己的好恶。
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把别人当成了自己主体意识之外的客体,从而减弱了对他人人性的体察和感知。
追求声名是人的一种较高级的内心欲求,人人都想表现自己,人人都想超越众人之上,但也正因为如此,能够获得声名的才没有几个人,声名也就愈加珍贵。
声名欲来源于人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人不甘心无声无息的沉寂于时间和历史的长河,他期冀着在自己死后,自己的名字仍能够长久的流传下去,继续与时间抗衡。可以说,当人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时,声名欲就产生了。在人看来,延长声名便意味着延长生命,这是人的想不开之处。但人都想开了,世界也就不存在了。
人认识自己要比认识别人难一些,他不会象认识别人那样,站在一个较客观的立场上。但人认识别人也不能完全客观,除非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抽象的人,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但即便是面对一个抽象的人,每个人也还有每个人的看法。
我们习惯的东西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但恰恰是这种最习惯的东西一旦被打破,就最让人难以忍受,但即使最让人难以忍受,最终也还会被习惯所征服,成为新的习惯。
所有的恶都是真实的,但善有时却是伪装。
好人做久了,总想做点坏事,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很累。
对未来的期望是人的一种不倦的精神活动,它伴随着人生命的始终。总想着日子还很长,总想着将来比现在好,总是期望得到更多。人就这样一天天盼望着,从童年、少年、青年,直到成年、中年、老年,直到死。才发觉自己已平平淡淡的过完了一生,而所期望的却远远没有到来。
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发生着,曾经认为很遥远的事,今天却来到了眼前,而你却觉得还站在原来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你活着,仿佛毫无知觉,但你却时时刻刻感知着自己的存在,面对着悠悠的变化着的仿佛静止的世界。
随着时光的流逝,你熟悉的人在增加着年岁,有的悄无声息的离去了,而更多你不熟悉的人开始熟悉了。你生活在他们中间,和他们打成一片。正是由于他们,你才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活生生的世界里,摆脱了生命的阴影和死亡的恐惧,并能战胜自己。
人在幼年时,完完全全是一个自然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就是自然本身,而他们自己也与自然不可分割。但随着他们年龄的渐渐长大,他们也就一点点从自然中分离了出来,最后完全被这个世界所同化。
母亲永远是我们内心的源泉,情感的依托,母亲死了,我们生命的根就断了。从此,我们成了这个世界的弃儿,在死之前,我们渴望守在身边的不是儿女,而是自己的母亲。
即使活上一万年,人也仍然要觉得生命短暂。因为假使人真能活上一万年,他就会有更多的长远打算,更大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实现这些打算,他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仍然会怀着遗憾死去。如此,活上一万年和活上几十年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人总是不断意识到过往自己的单纯。
认识自己是痛苦的,因为人对自己的期望总是高于他本身所能具有的。
有些机会失去了还会再来,而有些机会一生中只有那么一次两次,而你的命运就在那一次两次中决定了。
有时候,在你未出生前,你一生的命运便已经决定了,你只需按照环境给你的,升起或沉沦。
尽管世界丑陋虚伪,冰冷卑下,尽管人生充满了痛苦绝望和挣扎,但人仍愿意活下去。
可以完全否定一切功利,这是有充足理由的,以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边无际的空间为尺度,一切都是空无,一切都是虚幻,但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却真实的活在此时此刻。
世界并未为你准备下什么,一切都得靠你自己去争取。你活着,要承受许多磨难,但磨难并不是你争取来的,而是生之必然。
人常常用赞美一个人的办法,来贬低另一个人。
人类的每一个优点都针对着一个弱点或缺陷,与优点相比,人类的弱点和缺陷是更本质的东西。
人徒然有善良的愿望,它就像盛在锅里的水,不加热到沸点,是不会溢出的。
与无私相比,自私更符合人的本质。
一个人越表现得无拘无束,就越远离他的内心,沉默的人,他的心也是沉默的。
人们会原谅一个以直觉对人者的鲁莽,却不愿原谅一个深沉内敛者细小的过失。
人即忍受不了孤独,又不愿和人过分接近。
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一颗罪恶的种子。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性格模式,他所有的行为都受到这个模式的制约。在这个模式之内,人所做的一切都带有共同的特点。而当人突破这一模式时,熟悉他的人就会感到惊讶和意外,他自己也会觉得不像自己了。
人有实现自我和表现自我的本能,这种本能在某些人身上有时会呈现出一种强大的意志,从而掩盖了它自身,但在更多的人身上,它永远只是一种本能。
越敏感的人越习惯于掩饰自己的敏感,而且,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敏感一些。
超脱其实是不超脱的人想出的一种安慰自己的方法,是出于不得已和无可奈何。
人可以在理智上摆脱恐惧,但不能在情感和感性上摆脱恐惧。
人是离不开社会的,他所有欲望的满足,所有价值的实现,都只能在社会中,而不能在社会之外。
与缓慢的世界相比,我们是很迅速的走完了一生,在这一生中,我们体验了一切,感受了一切,但却不能带走一切。我们去了,这个没有我们的世界仍还是原来的样子,被活着的生命和不断新生的生命热爱着。
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希望别人是宽宏大度的人,而自己却不表现这种宽宏大度。
每个人都可以在思想上是哲学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个俗人,因为这是很容易的。
每个人都终将变成自己所不愿变成的人,但每个人都将有一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
仰望人生和俯视人生是有很大不同的。仰望人生的人,他的头上永远是人,而俯视人生的人,他的头上是一片虚空。也可以这样说,仰望人生是把世界放在头上,俯视人生是把世界放在脚下,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并不含有对世界的贬低之意。
谁也不愿变得实际,不实际更符合人的天性。
人是目的性的动物,他以自身的目的性赋予世界以目的性。
没有谁愿意让人看到他最真实的一面,他最真实的一面是留给自己的。
每个人都构成他人人生的一部分,但同时每个人的人生又是完整的。
只有在切身的利害关系中,人才能暂时抛开“别人会怎样想”这样一种顾虑,人的自私本性在这里占了上风。同样,也由于人的自私本性,人会在一些平常小事上表现自己的美德,以期引起别人的好感。
人在感性上倾向于传统,在理性上倾向于反传统。
从陌生人——熟悉的人——朋友——亲人——自我,是一个逐渐卸去伪装的过程。
人有时候觉得自己拥有很多,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孤零零的,除了自己以外,什么也没有。
没有比看到一个幸运儿突然跌入不幸的深渊,更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常了。
人总是认为自己得到的是应该得到的,而失去的是不应失去的。
对待人生最现实的态度是进得去,出得来。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尽全力去追求,又不要过分重视结果。偏执那一端都是不可取的。
人的一生就是对它各个部分的超越,对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的超越。对痛苦的超越,对幸福的超越,对不共戴天的敌人的超越,对刻骨铭心的爱人的超越,对荣耀的超越,对耻辱的超越一句话,是对具体的活生生的生的超越。
得到的东西再失去,比从来没有得到更让人痛苦。
当善和人的利益不发生冲突时,人还是愿意选择善的。
无论怎样发展进化,人都不能脱离其本性所局限的范围。
真正认识人生的艰难并不容易,已经感到很艰难了,但还有比这更难的。已经承受不住了,但还有比这更难承受的。与你此时感到的艰难相比,你从前的艰难根本不算一回事,但你此刻的艰难仍不是最难的。
人生的艰难不是干干脆脆的痛苦,不是一时的打击,不是这阵来了,总会过去的忧烦。而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