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外,百姓正在谈心,人人都面有忧色。近日来,一股骑兵突然出现在襄阳郡,弄得民不聊生,人人自危。这股唐兵什么时候退却?什么时候,才能回转家园?是百姓们关心的问题,如今春耕在即,若是再耽搁,恐怕今秋的收成,不容乐观。
“这股可恶的唐兵,早晚要他们都死!”一个五大三粗,满脸络腮胡的汉子说着,他是城外一家铁匠铺的老板,唐军杀来,他不得不抛弃了家乡,逃到了襄阳城,寻了一家客栈住下。他不仅没有了收入,每天还要付出不少的钱财住店吃饭,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让络腮胡大汉心中愤愤然。
“哼,可恶李渊,身为大隋的臣子,竟然勾结突厥造反。实在是罪不可赦。”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说道。
“不仅仅是他,王世充、李密等人,都是争权夺利之辈,他们为了称帝,丝毫不顾君臣之礼,竟然选择了造反,早晚必死。”另一个头戴噗头的青年说着,从他身上的打扮来看,此人应该也是书生,而且是在州县学里读书的学生。
“哎,他们都是高高在上之人,我等一介平民,只不过想过些平稳的日子罢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说道。
听见妇人的话,余者都是叹息了一声,头戴噗头的青年说道:“不错。当今圣上爱民如子,若是大隋重新统一天下,百姓的日子一定好过许多。”
络腮胡汉子深有感触地道:“不错,自从襄阳回归大隋治下,陛下轻徭役,鼓励耕种,秋收之时还派人统一收粮,确保粮食不被富户压价,日子的确过的舒心多了。”
“不仅仅如此,陛下还兴办学校,如今大隋各郡各县,凡是想要读书之人,皆可在缴纳少量费用之后,进入州县学学习。若是成绩突出者,更可获得奖励。结业考核优秀者,更可直接进入地方官府,从小吏做起。”书生模样的青年说道,他的脸上充满了希望。他本来是一个农家少年,曾为想过能有读书识字的一天,但是当今陛下给了他希望,而他也在努力学习,希望能从小吏做起,有一天能够进入官府,光宗耀祖。
络腮胡汉子看着书生,心中颇为羡慕,他已经三十多岁,断无读书的可能,但他看见书生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州县学学习,有一天出人头地,那时候,他也可以拍着胸膛说,“老子也是吃官府饭的人了。”
几人聊着的时候,突然,城外数里,尘土飞扬,地面也隐隐震动。城头上,一名隋兵扯开了嗓子吼道:“快,快进城!可恶的唐兵杀来了!”
几名书生闻言大吃一惊,那妇人脸色一变,赶紧抱着孩子就往城内跑去,络腮胡汉子和众人赶紧也往城里跑。众人刚刚跑进了城池,城外呼啸着的“唐兵”离他们已经不足五百步。随军士兵赶紧拉起吊桥,关闭城门。
半柱香后,唐兵杀到了西门外,五千骑兵气势汹汹,排成几十列,张童仁手中举着马槊,张口大骂:“城头上的隋兵,还不速速打开城门投降,若是迟疑半分,我就打破城门,将你们杀个鸡犬不留。”
几名隋军队正看着城外嚣张的唐兵,均是皱起了眉头。只要隋兵守在襄阳城中,根本不用怕这五千骑兵。可是,眼下却有些例外,在五千唐兵的身前,至少有一千名百姓被他们抓住,此时百姓们正在哭泣着,大声地哀求唐兵绕过他们一命。
几名队正不敢怠慢,在经过简短的商议之后,立刻有人跑下城墙,朝着杨侗的所在赶去,一炷香后,队正到了府衙。恰逢杨侗得到消息,正朝外赶来,身后,高甑生紧紧跟着,在另一边,则是王琬。
“越王,唐军前来攻城了!”队正禀告。
杨侗点点头,道:“此事我已经知晓,走,去城头上看看!”说着,杨侗抬脚骑上战马,也不多说,马鞭一挥,朝着城西赶去,高甑生紧随而去。
王琬眯着眼睛看着杨侗离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这个小皇帝,一定会上当。他双腿一家马夫,紧紧跟上。
众人到了西城门,杨侗快步跑了上去,到了墙边,凝神望去,只见唐军已经摆开了阵容。杨侗看着城外人山人海的百姓,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这些百姓,都是大隋的百姓,决不能死在唐兵的手上。
杨侗手扶着女墙,手臂在微微颤抖,任谁都能看出,杨侗似乎束手无策,或者说他似乎非常害怕。
王琬在杨侗的身后,仔细地观察着杨侗,心中不由冷笑连连,杨侗这样的表现让他看到了希望,今日,就是叔父夺下襄阳,重新控制小皇帝杨侗的日子,未来,对于大郑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