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热兵器》,良心推荐,作者田园猫是本书番外爱好及编撰者。
当然,此君文风,骨头实难理解,用当下话说,世上岂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旁的不说,单这书名,恶寒。嗯,也许是骨头与当下时代的年轻人脱节了的原因。
数风流人物,还看田园猫。
……..
决定市场的,是供求关系。
兵仗局没在军械上发过财,是因为他们没有客户。
本来倒是有长年供货单位,可那单位因为效益不行,人员早就下海做工去了,就光剩个编制空架子在那。
有货都没地方销。
火药局那边倒是有赚头,那是因为矿监们需要药子炸山开矿。
可矿监们也没人买打仗的家伙啊,他们是去发财的,有帮地痞流氓跟着欺压一下当地的士绅就可以了,哪里需要什么武器装备。
前辽东大珰高淮倒是建了支私兵飞虎军,但人在辽东有门路,自己能搞到边军的家伙,没必要在兵仗局这买。更何况高淮起初和李成梁合作愉快,连战马都是李成梁给的,更没必要花冤枉钱。
天津税使马堂手下也有千余号打手,但那性质完全是后世的黑社会,有几把吓人的家伙什充个门面就行了,怎可能花大笔钱买全套的军中装备呢。而且马堂和天津、山东的官府处的不错,有什么事,卫所会出人帮他镇场子。
其余各地的公公们大体也差不多。没事最好,闹出事了,他们手下的人就是有武器也不顶事。
矿监税使们不要,其他人更不敢要了。
私藏军械,那是要杀头的。
兵仗局胆再大,也不可能把军械卖给来路不明的强人们。
没有求,自然就不会有供。
兵仗局一直以来发财的进项不是军械,而是农具铁器打造这一块。在兵仗局历任公公的领导下,京畿一片的农具打造和销售这一块,已被兵仗局经营的滴水不露。
不管是谁,想要生炉打铁,都要公公们点头发个准贴,要不然,你试试。
换言之,京师周边的铁器生产制造这一块,实际上已经成了兵仗局的自留地,等同于行会性质的存在。
在明朝,想做任何事都必须经过行会同意,没有行会同意,你就是个天才都得成白痴。
行会的背后是士绅,是官府,是内外廷,是既得利益团体,是整个社会,整个天下。
因而,若干穿越者一跑到明朝就做这做那,美滋滋的异想天开,其实,连挑粪你都没资格。
粪行,是大明国有四大行之一。
粮、布、盐、粪。
古代社会,粪可是战略物资。
内廷二十四衙门,除了司礼监和御马监外,其余各司各局各监的经费并不多,大半都是要自谋生路的,并且还要上贡内库,因此各单位任务很重。
良臣以为兵仗局听着高大上,又是直接和武器装备研发挂钩,定是内廷的大单位,大有油水的地方,所以自己是有求于他们,因而调子很低,态度很软。
却不知,事实相反。这也是吃了固有观念的亏了,若是知道他小魏公公是兵仗局几届领导班子才碰上的第一位买主,断然不可能白白扔出三百两银子给陆太监,又想着回头再给王大拿备一份了。
供方没有市场时,求方才是大佬。
良臣倒了过来,他不吃亏谁吃亏。
王大拿为何没有陪他这个同门师弟过来,还不是因为不好意思亲自下场宰他小魏么。
换陆太监来,他王师哥心里多少没那么愧疚,在张诚那边也好交待。
良臣实心眼,全然不知他已是冤大头,这会在仓库里到处翻寻,一心想为自己弄些质量好的东西,还秉持着钱不是问题,只要东西好的想法呢。
翻来翻去,总算是找到不少可以用的军械,什么都有,陆太监问良臣具体要多少,良臣这边也没数,就要陆太监先让人把可以用的挑出来,再看数量决定。
这工作量可不轻,管库的太监出去叫了一帮军士过来帮忙,费了一个多时辰,累得满头大汗,总算是凑到了一批。
不过数量依旧不多,大概有三百来把刀,五百多杆长矛,三四百张弓及箭头若干,盾牌方面倒是凑了个整,有两百副。棉甲是最多的,三个堆子,不知道究竟有多少。
另外,良臣不想要的铁甲也被一个太监找人张罗着弄出二十来套。良臣想让他把东西搬走,可话到嘴边想想还是算了,留着就留着吧,反正也不多。
中央军的武库,能拿出手的就这么点,良臣是非常心惊的,陆太监和一众大小太监却一个个见怪不怪,好像理所当然似的。
难怪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崇祯会疯了般相信一个和尚,而不是相信他自己的京营能够把城守住。
窥一斑而知全豹,眼下还是万历年间,十几年后,如何得了。
天下可不太平,然马已放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