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这几个重点区域派出了信使,信使将会携带气象报告书以及内阁文件,要求各地方衙门要立即展开防洪抗洪工作,不得有任何的怠慢。
这是为了给北方各地区的地方衙门发去警报,毕竟这年头,能够做出完整气象报告的也就只有皇家理工学院了,而其他地方的话,对天气的预报只能是依靠老人的经验来判断,就算是经验再丰富,他们也很难判断的出来,这一场雨有可能延续一个月以上。
邮递司在这一天下午,派出了足足一百多骑,奔赴长江北岸的各省道,他们途径驿道纵马飞驰,这些骑士丝毫都不吝惜马匹的体力,用着最高速度朝着各自的目的地而去。
这些骑士,穿着特殊而显眼的红色制服,同时还会携带一面黄色小旗,小旗中间有个大黑子‘急’,同时每个骑士佩有马刀以及遂发手枪,路上如果遇上不长眼的挡住,骑士都有权力直接开枪杀人的。
虽然说邮递司已经是一个独立机构了,而且还会承接民间的商业业务,同时里头也没有现役军人担任军报使者了。
但是这个独立机构依旧是内阁和军方共同派人管理,邮递司里的大量工作人员里,绝大部分依旧是军方退役人员。
尤其是这些骑士,基本上清一色是陆军里的退役骑兵!
而驻守在每个驿站里的人员,基本也是退役军官以及退役士兵担任!
邮递司的使者,是被允许拥有武器,并且拥有对阻拦军报的人直接开火的权力,其权力,比同样是让军方控制的各大保镖公司还要更大一些。
毕竟,在电报通讯搞出来之前,大唐帝国的驿站体系将会是最为重要的通讯手段,通过三百里加急,乃至五百里加急,把消息以及文书快速传递到各地去。
当初如果不是因为驿站体系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难,同时为了平衡成本,不断的加大承运民间信件、货物的业务量,导致军方很难直接管理这个机构的话。
都不会出现内阁和军方共管的情况,而会是一直都属于军方管理。
这些邮递司的邮递骑士们,从金陵城鱼贯而出,然后奔向各地,当然了,他们并不会说是一口气直接跑到山东,河南什么地方去。
他们往往是是直接到了下一个驿站之后,就会把需要传递的信件交给接力的骑士,采用接力的方式不断的向前传递。
通过驿站体系向北方各地传递信息的同时,御书房的值班大臣们,也是从各部门抽调了相关官员,然后组成了四个防洪抗洪督导组,分别奔赴河南、皖北、江北、山东四省道。
他们虽然不可能做到一天跑几百里,但是也是都快马加鞭,一路上将会换乘马车前进,速度不会太慢。
这,也是得益于大唐帝国一直以来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力度比较大,一些小地方,偏远的地方不好说,但是在重要区域,比如说大城市之间,都是有比较完善的官道相连的。
大唐帝国的官道,其基础自然是前明时代的官道,大唐帝国的官道体系,是在前明的官道、驿道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新建。
而大唐帝国的官道标准,其实也不算高,首先对官道的宽度没有太大的要求,普通的宽度是两米,而部分重要官道宽度可以达到了四米。
这个道路的宽度也不是乱来的,而是有根据的,首先,普通官道,必须能够通行马车,而部分重要官道,必须能够同时通行两辆马车。
而大唐帝国的马车规格,也基本是统一的,大唐帝国早年也是没有制定过什么马车的规格,而是在统一战争期间,为了让军方的后勤马车更好维护,制定了统一标准,那就是双马并排拉动的马车,其轮距为一点四米。
随后,这个轮距的标准也是被应用到了所有的官方马车上。
而官方的带头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随后民间的马车也是逐步改为这个标准。
所以到了今天,除了特殊车辆外,大部分通行的双马拉动的马车,不管是两轮的还是四轮的,其轮距都是标准的一点四米,当然了,这仅局限于新建造车辆,如果是以前的车辆,轮距那就说不准了。
同时,大唐帝国也没有强行规定说,所有马车的轮距就一定是要一点四米,这个一点四米,只是官府以及军方自己的单马以及双马并排拉动的马车轮距标准而已,实际上,官府以及军方都还有三马甚至四马并排的重型运输车辆以及炮车,其轮距可是大于一点四米,有极少数的车辆甚至都能够达到三四米的轮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