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幕兵的兵马都在拒绝,那些离开京师前进募兵的大臣呢,费尽口舌与各地的官员进行谈判,不断的妥协。
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朝廷,他们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可以,帮助自己或者是家族获取更大的利益,那么他们肯定会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也因此很多人也是不太情愿的,做事起来,很是拖沓。
虽然明面上并没有反对朝廷,但是暗地里,多少有些不积极,不是用心的准备,也是存在的。
但是整体来说,募兵情况还正在进行。
从表面上来看,现在的局势偏向于朝廷这边,但是军事上的实力,弱一些,就算现在舆论都在支持朝廷对燕王,唾弃,但是,真正那些懂得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种磨练而已。
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的胜利还是要取决于双方最后的战争,谁先获得胜利?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很清楚于是,将那些大臣频繁地派出附近。
他召见了那些勋贵子弟,跟他们谈论了很多,不仅仅是他自己讲,还有那些勋贵子弟,他们也没有想隐瞒,反正内容很多,不仅是他们最近的生意,还有他们的学识,甚至是那些愿意投军的年轻等等。
廖氏兄弟见了皇帝之后,也聊了很长时间。
这段时间之后,他们也渐渐的才出了中愈的意图,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他的皇位。
中愈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保住他们家,保住这些朋友,他们心里也很清楚,如果朝廷不在啦,他们这些人也会受到牵连。
跟中愈和皇帝走的近的人,没有人会相信燕王朱棣会放过他们,就算不抄家灭族也是贬为庶人的下场,除非他们投降,还要立下大的功劳。
投名状这种事情不是说说而已,在历史上有很多人,都需要付出,想要获得,不是那么简单的。
风雨欲来的态势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得到,别人是不是着急,跟自己都没有关系。
很多人认为大明帝国跟他们没有关系,也不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所以现在都在享福,走一步看一步。
老百姓们是不是也会发出一声感叹,要是朝廷不打仗多好啊?咱们的日子过的好。
每天可以看着报纸,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每天可以听着评书,谈论一下大家喜欢的东西,每天可以看着最新的故事。
家里的孩子在认真读书,京师附近的学堂也在招新同学,可以让他们多认识字。
一切都在正常的发展,这样不是很好吗?
屁股决定脑袋,这件事情在这里发生的特别明显。
老百姓只想要一个安稳的日子,人们都希望过得平安。
军士一直都在打仗,燕王在向着他的目标进发。
其他的诸王也在自己得封地,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着好日子,他们除了尽力防守,生怕朝廷,随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