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兴之下,孔泰忽然想起来,似乎火绳枪的优点还没完全展示出来。于是,他请求展示一下火绳枪的三段击。
“何为三段击?”左布政使沈锐疑惑地问道。显然,他不清楚。
但刘孟激动了:
“难道……难道是……黔宁王(沐英)的三段法?”
“黔宁王?”沈锐一时没想起来哪个王爷叫黔宁王。毕竟,沐家就沐英称王爷,后辈世袭的是西平侯。
“就是沐家老祖……”刘孟说着还指了指西边雲南方向,沈锐恍然大悟。
孔泰得过马林的交待,自然知道怎么说让大明高兴:
“正是沐王爷发明的三段击,逍遥子道长云游泰西,教过我主说汉话,帮我主改进火铳,顺便也把黔宁王当年的三段法教给了我主。”
“那试试看!”刘孟迫不及待地说道。
为了充分展示火力,孔泰安排了30名火枪手,排成三排,演示三段击。
但在射击前,这些火枪兵先在阵前摆放了很多拒马……
“嗯,贵军果然深谙战法,知道在阵前摆拒马。”刘孟抚了抚胡须,点头称赞道。
“泰西之地多骑兵,几乎每个邦国都有骑兵。而若是让敌人的骑兵冲入火枪手阵中,必定会被其屠杀。所以,火枪手阵前必须摆拒马先。另外,侧翼还会有长矛手掩护。若是敌人步兵冲上来,火枪手们会后退入阵中,换长矛手上来和敌人拼杀……”孔泰按照宝典上的提示介绍道。
不但如此,孔泰还让人从船上拿了20根长矛下来,让水手们手持长毛站在火枪手两侧,作出护卫状。显然,这是给大明演示战术了。
不过,现场的大明文官和将士,却把注意力放在了长矛的长度上:
“哎呀,这些番鬼的长毛好长啊!”一些文官惊叹道。
当然长了,这些长矛长达4米左右。虽然已经是从6米被截断成4米勒,可还是比大明的长矛长多了。大明的长矛,长度一般在2米左右,比这些长矛短了一半。
但此时,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却不屑道:
“长矛这么长,如何灵活挪腾?遇到灵活的对手,肯定只有失败一途。”
按照华夏武术的要求,长矛的长度,一般和使用者站立后,右手上举的总长度一样。如此,才更适合施展长矛的武艺,可左右挪腾,灵活无比。若是太长,就失去了灵活性。徐勇显然是懂武艺的,所以对北海国的太长的矛有些不屑。
但孔泰解释道:
“徐将军,您说的是懂武艺的将领。事实上,本国使用长矛的,都是最下层的步兵,不通武艺。他们不需要一个人大发神威,只要直到拿长矛捅人就可以了。”
“若是敌人躲闪开呢?”徐勇问道。
“所以您看我们的长矛手,全是挨在一起的。无数根长矛一起向前捅,左右根本闪不开。”
“另外,长矛弄这么长,其实是为了对付骑兵的冲锋的……”
“对付骑兵?”刘孟立即来了精神。要知道,终大明一朝,塞北的蒙古骑兵,一直是大明的头号心腹大患。野外相遇,面对蒙古骑兵的冲锋,明军十次有七次会被屠杀。若是有克制之法,绝对是大明之福啊。
“是的,刘大人!”孔泰清了清嗓子,然后悄悄翻了翻马林给的宝典。
过了一会儿后,才介绍道:
“若是面对骑兵的冲锋,长矛手可蹲下,把长矛后端插在土里,斜着向前。若是敌军骑兵硬冲,一丈二(4米)长的长矛,即使斜着立在地上,对面骑兵冲过来,也必定先装上长矛。然后,战马被刺中,敌人骑兵落马。我方其余长矛手可将摔下来的敌人刺死……”
刘孟比划了一下,发现长矛若是有4米长,还真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把长矛斜着插在地上,即使对方骑兵撞上来,力道也会传到地上,而不会把手持长矛的步兵撞飞……
但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却插话道:
“可是,蒙古骑兵擅长骑射。他们在老远处就放箭了,如何破解?”
孔泰不慌不忙,因为马林的宝典上有过说明:
“徐将军,您忘了我们的火绳枪了?他们有骑弓,我们有火绳枪!不信请看其威力……”
然后,随着一声令下,30名火绳枪手,分成三拨,开始了三段击的表演……
此时,40步的靶子尚未撤去,又被放回了原位。表演三段击的射手们,开始了排队射击……
“砰——砰——砰——”第一排的10名火枪手瞄准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