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绍京苦笑道:“不过是以讹传讹而已,那怎么可能?崔相把钟某人当成什么人了……”
然而,他简要地将自己和王家人之间的故事,简要地介绍了一遍。
钟绍京虽然是钟繇的第十七世孙,但是,传到他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了。
几十年前,他好不容易,凑足了盘缠赴京赶考。不过,可惜了,名落孙山。
破屋更遭连夜雨,在旅店内,仅剩下的回家的盘缠被偷了。钟绍京走投无路之下,甚至想到自尽。
赶巧了,遇上了王永亮的父亲王大雷。王大雷也是卖饼的,家境并不富裕,就那样还接济了钟绍京五贯钱,让他能够勉强回转家乡。
后来……好吧,后来钟绍京也没什么大出息,只是把王家的钱还了,逢年过节送点礼物而已。
如今钟绍京好不容易为中书令了,当然得好好的报答王家,给王永亮安排了个五品散官。
按说,钟绍京知恩图报,这是好事儿。以这个年代的道德观念来讲,提拔王永亮一人,也不算过分。
但是,谁给他宣扬这个真相呢?没有人。
老百姓的道德观念是朴素的,善我者为善,恶我者为恶。本来大家的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忽然遭了一场大兵灾,那能不对发动这场兵变之人恨之入骨吗?
一打听,在这场兵变中,立了大功的都有谁啊?嗯,钟绍京、刘幽求,崔日用。不用问,这三个人都是脚底下生疮,头顶上流脓的王八蛋。
他们还能做什么好事儿了?
对于大唐官员来讲,那就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刘幽求和崔日用还好说,原来就是户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当宰相也不算突兀。
但是,你钟绍京算什么东西,一个皇家动植物园园长,马上就是国务院院总理了,凭什么啊?
所以,大唐普通官员,对钟绍京是羡慕嫉妒恨外加鄙视。关于他的坏话广为流传,关于他的好话没肯说没人肯听。
崔耕听完了,还真有些哭笑不得,轻咳一声,道:“钟相,某有几句金玉良言,实在是不吐不快。当然了,听不听再你。若怀疑崔某人居心叵测,那也由你。”
“崔相请讲。”
“首先,你给王永亮安排这个五品散官,实在是不大合适。”
“我那是为了报恩!”
“报恩也不合适。”崔耕道:“钟相以前对斜封官怎么看?”
“当然是一批无耻之徒。官职乃朝廷名器,怎能轻易授予?”
“还是的啊,你也知道,官职乃朝廷名器。王永亮只是对你有恩,又不是对朝廷有恩。你如此提拔于他,跟之前封斜封官儿的韦后有什么区别?别人会如何看待你,乃至如何看待临淄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