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倒也不含糊,就在病榻前书敕自我批评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岂无可言。而为臣者,怀自全之计,退而默默,何以为忠。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既一个有心沿路的人,又岂能听不进去李大人的忠诚之言呢。
诚然,李大人所言句句忠君爱国,可若李大人有心,大可私下进言,这不是没机会,先帝曾经私自与李大人密谈,目的不正是如此,可李大人是如何做的,在先帝私事上不依不饶,骂了还不算,还屡次上了奏折,迫得先帝不得将大人投进锦衣卫监狱。即便如此,先帝仍是只是骂了大人几句,却不曾要大人性命,可大人又是如何回报先帝的呢,出狱后,仍大骂先帝。天下的言官进言我虽没见过,可也听过,李大人如此不依不饶,将先帝的一件私事公布于天下,真的出于维护先帝的名声么,未必吧,依我之见,多半是借先骂先帝成全其正直而有节操的名声罢了?“
“你,你,你胡说……?“李时勉大声道,一张脸不知因为羞愧还是愤怒,变得雪白。
“胡说!”杨峥冷笑了两声道:“这话从何说起,就我所知,李大人得锦衣卫活了下来,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对诽谤先帝之事还洋洋得意,常于人言其,这事儿过去才不过五六年的功夫,李大人不会忘记了,先帝勤政事、除苛政、恤灾民,甚至连永乐朝的罪臣都不然呢忍心他们饱受苦楚,就是这样一个少有的好皇帝,这样的一个老实人,不过是睡了一会儿懒觉,有两日没上早朝,说到底是先帝的私事而已,李大人不思先帝宽厚仁德,身子先天不足仍勤于政务的辛苦,抓着先帝的私事,大书特书,愣是给先帝扣上了“荒淫好色”的骂名!“说到这儿,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盯着李时勉一字一字问:“除了功名利禄外,我实在想不出李大人的此举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话儿着实老辣,李时勉那里受得住这等辱骂,顿时面上登时挂不住。他脸红羞愧,嗫喏不能言,回忆起自己大半生,再想杨峥刚才的一番话儿,再也忍不住,冲着杨峥大喊了声:“你胡说,我没有……?”说完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就此晕了过去。
这下众人顿时慌了起来,早有言官跳了过来,扶起李时勉仓皇而去,据说李大人昏迷之中,嘴里还不断的叫嚷:“我没有,我没有……? ”
而杨大人只是轻轻一叹,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汤,润了润喉咙,站起来说了句:“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重新落了座位吃饭。
只是事情,这么一闹,也没人再有心情吃饭了,一场宴会就此不欢而散。
散会后,薛暄有些埋怨杨峥刚才的话儿说得太狠,还说李是”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好官,当年只是太年轻,才执意如此,说到底也是尽到了臣子的本分罢了,未必有那么险恶的用心,所以请杨峥担待担待,如今把人给气得吐了血,就不应该了,再者经过这么一闹,事情越发不可收拾,有意劝说杨峥向对方道歉赔罪,杨峥却不予理会,如此一来,这次调停算是彻底不欢而算。
虽说这件事只是杨峥与言官们的私下说的话儿,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日下午杨大人与言官的一番言语还是传了出去,这样的言语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言官因杨大人将其比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无用之草,自是心怀怨恨,少不了有些清流破口大骂,要说这些读书人骂人的本事,的确不是盖的,就是杨峥这等不要脸之人,有些话儿也骂不出口,比如御史张楷与李时勉关系不错,听说其被一个年轻的后备骂道吐血三升,气不过连夜写了一份文章来大骂杨峥,文章写得文辞优美,典故不少,一时为人所传扬。
除了言官,天下官儿也有不少人叫好的,据说内阁杨荣就说骂得好,礼部也有些附和的声音,工部不用说了,作为铁杆粉丝黄福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