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妻子一看惹了大祸,非常恐惧,便上吊自杀了。粮长回来发现妻子已自尽,悲伤不已之余,更害怕因蟋蟀之死而受到法律制裁,于是也一根绳子随着自己的妻子而去。这无疑是个极端的悲剧,为一只进贡的蟋蟀,闹的家败人亡。这事儿一时传得沸沸扬扬,好不热闹,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事儿怎么就传到了宣宗的耳朵里,顿时大感后悔,当即表示不再玩蛐蛐,江南也不必呈送蛐蛐。
这蛐蛐本就是满足皇帝的需要,才得以扬名立万,蔚然成风,如今最大的东家表示不玩了,结果可想而知,许多耐以生存的商家,登时如霜打的茄子,支撑的店铺迅速关门,短短几个月的功夫,往日一条街的蛐蛐胡同,立即去了一大半,终日的蛐蛐声也渐渐淹没在一声又一声的戏文,诗词歌赋之中,景象颇有几分悲壮。
杨峥独自穿梭人群之中,虽说今日坐了签押房,但他从没有将三品大红袍穿回家,用他自己的话儿说,这太显眼,容易引人妒忌,从而招致是非,所以每日出了签押房,他多半是一身便装,今日也不例外,所以在这京城之地,越发引不起旁人的主意。
而这样也是他所期望的,一来,可以自由自在的穿梭在市井之中,听到的看到的,往往是庙堂上看不到,也听不到的东西,如这一路上,他就听了不少赞扬皇帝的英明之举,好话自是自己的货物可以卖出去,沿海的渔民日子好过,商铺能卖更多品种的货物,价格也可以更便宜等等,当然了也听到了不少骂人的话儿,他细细听了下,说得最多的还是长期以来百姓最为担心的问题,南海,拦船劫货,干着海盗罪恶勾当。日本武士、浪人勾结国内的“强盗”,骚扰我国沿海口岸。他们将北海港一带作为北部湾的主要贸易集散地,自然成为这些倭寇洗劫的目标。与此同时,葡萄牙海盗在广东沿海活动十分猖獗,他们到处杀人放火,焚毁村庄。不少海盗还与内地“莠民”勾结,伺机在北海港及附近海面抢劫商船的货物及疍户的珍珠,杀害百姓,严重地影响了沿海的生产和社会安定……?“
杨峥边走边听,这种结果是他一早就猜得道,所以并不奇怪,况且人家骂的也不是自己,权当没听见罢了。
如此这般闲情雅致的走了约莫半柱香的功夫,总算是在暮色中,看到了自家的府邸,坐了一天的班房,早就等不及回来看自家的丫头了,所以脚下的步伐,不免变得快了些,刚走了几步,就依稀觉得有些不对劲儿,门前围了不少人,他自问不是一个高调的人,平日里那些礼尚往来的勾当,他也不是没做,可毕竟少得可怜,再说了这两年他可是在安南,远离了权力中心,纵然有人看他不顺眼,最多吆喝几个同僚上前骂上几句,似这般里外三层三将自家围了一个水泄不通,还是头一次。
心头担心家人与孩子,脚下越发快了些,刚走了过去,就隐隐的听着有人骂什么欺上瞒下,祸国殃民,什么挨千刀的,假仁假义,自高自大,两面三刀,良心被狗吃了等等,杨峥自问成语还不错,可此时细细听下去,顿时汗了一把,心道:“这天子脚下,果然气度不凡啊?就是骂人也被别处的水平要高一等?“
听得好奇,杨峥忍不住加入了人群之中,一来他没穿官服,二来这里是他的家,所以谁也不会想到,这家的主人就在他们当中,因此谁也没在意。
“喂,老兄——”杨峥拉住身边经过的一个公子模样的汉子,这汉子与他穿着打扮差不多,彼此多了几分亲切,加上听刚才骂人的成语,看得出这骂人的多半是读了些书的人,所以他才将这汉子看做打听事情的最佳人选。“在下华安,想请兄台打听点事情……?“
“打听什么?“那汉子有些不屑的看了他一眼,鄙视的道:”看你的样子,就是肚子没货,偏又要充大尾巴狼的读书人,也不撒泡尿照照,咱们读书人是那么随便能冒充的,那个不是从小熟读圣人典籍,《诗》《书》《礼》《易》和《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那一本莫不是诵读得滚瓜乱熟,冒充读书人,靠,这是能随便冒充的么,要问也可以,来几句?“
“你姥姥的,这什么世道,问个问题还要背书?“杨峥骂了声,倒也不含糊:””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