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绪一旦扩大化,对于刚刚登基的黎利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所以他必须在事情还没进一步扩大之前,阻止这股风气,陈鹄之死的事情,必须要一个合理的说辞,决不能像大明传过来的小报那样胡言乱语,一旦百姓信以为真,不管是那陈鹄多么的昏庸无道,多么的愚蠢,天生对弱者抱有同情心的百姓,少不了对自己抱有不满之心,没了民心,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王朝来说,意味着什么,黎利比谁都清楚,这才着急让文武百官给自己出出主意,看怎样做能挽回眼前不利的影响。
明白了皇帝的心思,范文巧斟酌了一番,道:“回陛下的话,陈鹄被杀一事市井已经各有传闻,若任由此等传闻继续下来,只怕与朝局不利,而老臣昨日扮作寻常百姓,混入市井之中,发现百姓与陈鹄被杀一事的看法多来自大明的小报,并不知其真假,想来大明也是看出这点,才敢大肆利用小报与义安城内散播,陛下想要挽回局面,依老臣看,最好的法子就是有陛下亲自澄清此事!”
黎利眉头一跳:“亲自澄清?”
范文巧道:“不错,一来陛下乃天子,说出的话儿金口玉言,百姓最为信服,这事儿说到底是对方的恶意中伤陛下,陛下若能对对方的这些中伤之语做出全面的批驳,对其中肆意残杀陈鹄的细节逐一进行反驳,在编辑成书,昭告天下,百姓自会相信陛下的清白!”
黎利心头一动,这法子听起来倒也有些见地,陈鹄是被自己父子逼死,可这也只是捕风捉影的事情,如今的世面上流传陈鹄的死法就有好几种,若自己能加以反驳未必就不能组织这些流言蜚语,再者自己杀陈鹄是事实,可加以运用也不是不可将这转化为有利的局面,再不济也比如今什么都不做的要好,反正名声已经坏得一塌糊涂,也不怕在坏点,有了这一番计较,他点了点头道:“这法子甚好,此事对方是针对朕而来,有朕来解释,反驳最好不过了,相信百姓也能明白朕的清白?”
范文巧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龙椅上的黎利,心头一叹道:“清白么,未必吧?”主意已定,剩下就是细节的问题了,君臣商议了一番,最后如何反驳的事情就落在了范文巧的身上,写好后由皇帝亲自过目,若能通过,则盖上印章昭告天下。
自领了圣命后,范文巧心头虽有一番计较,但此事事关重大,倒也不敢轻易下笔,先是将这两日的小报,关于陈鹄被杀的一案,以及这件事上的小道消息,种种传闻都收集起来,细细翻阅了一番后,开始对交州小报上指责黎家父子残忍杀害的陈鹄一事进行了一一辩解,他从动机开始,先是承认对于陈鹄这样的一个皇帝,黎利杀陈鹄是有动机的,毕竟陈鹄是黎利册立的傀儡皇帝,但这样的一个傀儡皇帝却不做好皇帝的本分,处处与黎利作对,先是在登基后几年,制造宫中动乱,想趁机杀了黎利,还不止如此,陈鹄还暗中与大明勾结,企图借大明之手一举除掉黎利大军,意图明显。
在黎利大军大破明军,几以一人之力颠覆大明数十万大军,兵进义安,占领整个安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黎利还是尊陈鹄为皇帝,号令必是皇帝所出,可此人实在不堪大任,不仅不知恩图报,还区区刁难,这样的一个人,若是换了你,你怎么办吧?
所以说,如果说黎利杀了陈鹄也不是不可能,就朝廷的局面来看,死了一个陈鹄倒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甚至也不会使人感觉其残暴,而是觉得黎利太蠢,因为在如此好的机会下,黎利没有杀他,偏偏在最不可能杀他的时候杀他,这岂不是找骂么。
他从这一点着手,开始反驳,在他看来,今日大明的这些手段恰好证明了陈鹄不是被黎利所杀,而是另有其人,归纳起来,其理由如下:
第一、黎利做事一向光明磊落、明来明去,无论好事还是坏事,都是做得明火执仗,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你简直就找不出来黎利啥时候搞过小动作或者玩儿阴的。比如,人家要杀大功臣阮鹰,就是有朝廷定罪,用了最残酷的酷刑,杀起来毫不犹豫,再比如:“言官在宫门外如此闹腾,皇帝都只是责罚了一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