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地处瓜州、沙州与西州之间,是戈壁滩上一片较大的绿洲。
这里的农业开发较早,东汉明帝时期,窦固击败匈奴,取其伊吾卢地,筑伊吾屯城,置宜禾都尉,于此屯田。此后,这里大多为屯田镇兵所居住。
隋朝在伊吾屯城之东新筑伊吾城,为伊吾郡郡治。隋末大动乱此处又为杂胡所据,依附于西突厥。
贞观时期,天可汗李世民治下的大唐王朝威扬宇内,伊吾城主石万年不战自降,至今一直为大唐所有。
因故伊州居民除汉人外,有西突厥、昭武九姓及杂胡各族混居,较难管制。
伊州都督乐奇恩威并重,对于各族之间的处理,颇为到位,深得各族器重。在伊州一地,话语权极重,可谓独一无二的存在。
乐奇一回到伊吾军,立刻召见了麾下兵将,将情况向心腹诸将细说。
他当然不捡好话说,只是再三强调裴旻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显现自对河西军的主宰权,大火胡乱的烧,烧到了伊吾军的身上,让他们严守“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
河西军除了凉州军薛讷严于利己之外,其他驻军因为天高皇帝远,大多都闲散惯了。
伊吾军上下将校对于突然受到的严苛管制,均是议论纷纷,心底大为不满。
乐奇制止了麾下将校的抱怨,道:“我们平时怎么来,现在就怎么来。有一句话不是说的好,阳奉阴违嘛!表面上给足那新任节度使的面子,背地里我们还是干我们的,一切造旧。”
诸将心里的大石相继落下了。
这裴旻的出现,不只是乐奇这些都督感到不安,各驻军的将校也为之担忧。
原来都督就是他们的“皇帝”,掌握着他们的升迁生死。
而今多了一个太上皇,他们是听皇帝的还是太上皇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关系站位,尤其复杂。
一个不慎,那就是前途尽毁。
如今见乐奇不鸟裴旻,他们也安心了,明白乐奇依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至于裴旻,名头倒是很响亮,谁也没见过,天晓得如何?
相比裴旻的严苛,他们自然更加喜欢乐奇麾下的自在。
乐奇轻飘飘的有一句话,稳住了伊吾军的军心,也稳固了他的控制。
安抚了诸将,乐奇也开始筹划起如何才能让伊吾乱起来:不只乱,还不能给他的地位带来威胁,不能显示他办事不利。
锅最好还是让裴旻来背,只有让他受到千夫所指,才能逼迫他撤回权掌河西的打算。
裴旻意图巩固河西军的凝聚力,增强他们的实力,以应付未来的西方战事。
在乐奇他们眼中却成了剥夺他们手上的权力,意图架空他们。
其实说白了就是土皇帝当习惯了,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指挥。
苦思一夜,乐奇还是觉得煽动军中对裴旻不满的情绪最为直接。
这些年他统御伊吾军,自诩深得军心,不似老三苏武那般贪财,克扣军饷,也不似老二耿侯那般暴戾,对部下动辄打骂。麾下将士对他甚是敬服,只要让兵士对裴旻生出恶感,让他们只认自己这一个统帅便可。
念及于此!
乐奇心满意足的和衣睡去了。
朦胧中乐奇让急促的叫唤声惊醒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