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队伍冲杀,奔不出十余里地,乱军步卒中已无百人以上建制,死伤者尽众,一败涂地。
这般好杀,四校尉直追杀到天黑,方才收军归安邑去歇息。
万幸卫固与韩暹之前已宣告过,行叛乱事被俘后,便得河南不杀,亦会被贬为罪民,因此乞降者不多,就此散去的倒不少。
待卫固、韩暹在左邑收拢残军,原本两万五千步卒只剩六千余人为用,骑兵倒也还有六千许,李堪已先死在乱军中。
此时方知卫觊等明见,如此乌合之众便聚齐十万,也难敌邓季一支强军,想来三辅地作乱的成宜、马玩等聚集一处,亦与自家同等催悲。
反不如学河内张晟等之前行为,分兵四处去作乱袭扰,邓季卒兵精却少,反而难平。
卫固虽懊恼,此时却无法,只好守着左邑,专心待袁尚军来。又去怪韩暹不先告之邓季军如何难敌,战时却先逃,剩下的六千步卒中,倒有一半为韩暹之军。
扯皮几句,在左邑过得一夜,第二日正午时分,袁尚未到,徐盛等四校尉休整过后,已进军围住左邑。
徐盛等亦围三缺一,独留北城门不取,只围住其余三面急攻。其等卒兵开始攻城后,韩暹见乱军无斗志,自己又与卫固起嫌隙,不愿再留等死,领军先往北奔逃到袁尚军中去。
韩暹又先走一步,引得留下的乱军再复大溃,被臧霸校先攻破县城,斩杀卫固、侯选于城内。
程银独领数十骑,亦逃往袁尚军中,大骂韩暹无义,终招致兵败。
韩暹亦不是好相与的,二人顿时又在袁尚面前上演一番口舌之争。
虽不耻韩暹为人行事,但其尚有近五千军为用,上佳的炮灰,便也不加怪罪,好言温抚住程银,在袁军中拨些人马给他,再统领大军亲来取安邑。
连胜两场,徐盛等四校尉士气正高,却已不欲再独守城内,陈兵于安邑之野,与袁尚相持。
其等却不知袁绍如今并州、冀州、幽州俱可得战马,四州之地兵源亦足,又得河南流出去的技术,扩充大戟士甚速,非曹操可比,已得两万人马为用。
即便再信任,如此强大的战力也不能再交张郃独自统领,袁绍已分遣大戟士于各部为用,袁尚为其钟爱的幼子,比别人都多,独得四千,此次亦随军南下,暂由颜良统领。
颜良部亦得分到一千大戟士,因此袁尚南下两万军中,便有五千精锐之骑。
见徐盛等不过七千余骑,尚不守坚城中,袁尚不由大喜,谓自家这司州刺史要做得实至名归也。
两军阵前,袁尚便以韩暹为前驱,与语道:“他人谓将军只奔逃可称能,今日可使吾等观武勇!若再有奔逃事,定斩不饶!”
韩暹无奈,只得驱军做前锋,他身后就是牵招、韩猛、程银的万余步卒,颜良领五千大戟士随袁尚、逢纪在后督阵。
看对面的两万五千军比之前卫固等叛军整齐得多,徐盛记起为果毅校尉时的口号,挥戟指对面高呼道:“诸位因武勇得选卒兵,户为功良之家,得居平民之上!夫卒兵者,当奋果毅之壮烈,骋干戈以赴难,逞威于沙场,显武者之勇,报主公大恩于当前!此身便埋骨三崤山,亦无恨也!”
身边听得见的,便一起声嘶力竭地相从吼道:“显武者之勇,报主公大恩!”
没多久,呼喊声已得七千余人尽应和:“显武者之勇,报主公大恩!”
连高呼三次,连赵云亦觉得血液被带动得沸腾起来。
待应和声落下,徐盛又调头对三位校尉道:“骁骑将军之职,还看今日破此敌!杀!”
“破敌!杀!”
四位校尉领着各自卒兵,七千余骑义无反顾地冲对方阵中扎进去。
韩暹军六千余人在前,两轮箭雨后便接敌,只是实在挡不住对方这许多铁骑,见属下不多时就哀嚎连连,徐盛等强军如秋风扫落叶般,所向尽披靡。
挡不得一二刻,又惹得韩暹心寒,急打转马头,领轻骑欲再奔逃去。
“嗖!嗖!嗖!”
受袁尚吩咐过,韩猛于阵前列有千名弓兵,非为对付徐盛等,专防其逃奔,一阵箭雨落下,将韩暹和身边数十骑尽射成刺猬。
(还有两千字,老虎继续赶)(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