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怀仁心里可怜这些女人,但他也管不了这么多,每一个时代的规矩不一样,他也不会装什么卫道士去改变这些。
之后便是朝堂上官员的一些变动了,其实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与其说是大壮的圣旨,不如说是朝廷中枢的那几位相公早就想好了未来朝廷的架构,和两位皇太后商量之后早就决定下来了,现在也不过是宣布一下而已。
杨怀仁大致听了听,也没发现什么让他惊奇的地方,李清臣这个老臣成了新的宰相。
他作为一个中间派和温和派的老人,成为新皇的第一位宰相也是众望所归,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唯一让杨怀仁担心的,是李清臣七十多岁的人了,本来都已经打算告老了,可现在留下来担任宰相,只能说是朝堂上各方势力为了保持平衡的权宜之计。
李老头能当多久的宰相,还真说不好,他看着精神矍铄,可身体怎么样大家都心中有数,长则两三年,短则几个月,未来朝堂上的掌舵人一定是另一位新人。
杨怀仁想不了太多,既然李清臣是宰相,起码可已让大壮新登基之后的一段时期平稳度过,将来就算有新宰相出来,也不会躲过他的眼睛。
如果那个人对他的计划不利,他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所以这一点他可以担忧,但也不会过于担忧。
最后是在平叛过程中的一些有功之士,也都各有封赏,比如高启勋的爵位就提了一级,从侯爵变成了县公。
其余参与了平叛的将士们自然也都有各自的赏赐,无非是加勋升官等等。
但当嘉奖的圣旨读完,大家才发现,作为首功的杨怀仁,竟没有半点加封或赏赐。
杨怀仁也感觉到朝堂上几乎所有人都在各怀心思的不断往自己这边瞅过来,他表现的很镇定,甚至一直保持着笑容。
这样的决定也是他所要的,他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再加封那只有王爵了,可他现在还不能成为王爷,那样对他和大壮,对整个朝堂和国家的稳定似乎都是不利的。
而赏赐嘛,那就更不需要了,他相信他家里的金库比朝廷的府库还丰盈的多。
这样做也许还是会引起一些猜疑,不过这种做法,也是杨怀仁向文官集团表达一个信息,我并不迷恋权力,做完了我该做的,我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带兵。
我的人生目标并不是独揽朝堂大权,而是收复燕云之地。
杨怀仁相信他的做法会让大家看到,从而消除了对他的戒备之心,这样一来,大家之间隐藏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文官还是做好自己治国的事情,治军之事交给武将去做,大家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这样就挺好。
虽然还需要时间来让文官集团知道杨怀仁的意愿,但今天的圣旨已经让杨怀仁表明了他的想法。
这就足够了,如果这样还让某些人对他不满意,杨怀仁觉得他也不是软柿子,谁要敢招惹他,他也绝不会让对方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