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舍人就是错在这上边了。
也许作为一个史官,从职责上了来讲,如实记载并没有任何错误,他错在迂腐的用以偏概全的方式记录了赵煦的死因。
当杨怀仁好言好语和他讲道理的时候,他又认为一个史官的职业操守,或者说一个文人的清高是可以当做自己固执的理由的。
但他忘了杨怀仁和他们这这些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杨怀仁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很简单:
你做的不对惹了我,我第一次和你好言好语的讲清楚,你如果能听进去,肯接纳意见,我还是可以尊敬你的;
但如果你说的话做的是惹到了我,我和你好话说尽你尽当时耳旁风,连我也不放爱眼里了,那我就不用和你讲道理了。
讲道理你不听,我只好动手。
也许动手也是不对的,但我就是这么个脾气,你又能怎样?
杨怀仁当时盛怒之下动手打了郎舍人的时候,其实他也只是出于一种替朋友出气的简单目的而已,或者说就是激动之下无意识之举。
后来他也意识到他打的人,还有他打人的地点很不合适,容易被人抓住小辫子不放,他心中也是有担忧的。
不过他不后悔,为朋友,为家人,为兄弟,人打了就打了,错是肯定有错,但他绝对不会去后悔。
如果后悔有用的话,还要拳头干吗?
接下来他就要自保了,他知道打了一个小小的史官,太后也不会把他怎么样,但事情传出去,在其他方面对他未来计划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
何况他也不至于傻到看不出章惇对他的态度里,又意味着什么。
幸亏他还算聪明,很快便找到了事情的本质,他打人是不对,可是他的理由却可以美化的高大上的。
至于文官的职业操守和千百年来的规矩,又不是给他定的,他也相信朱太后这样的人也一定不会去关心这些规矩。
而普通的百姓民众,就更不会在意了,甚至他们都不太了解这些传统的规矩。
杨怀仁想清楚这一切,便打定了主意,从一开始就要做出他没错,他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的姿态来。
一开始一定会受到章惇的指谪,要面对朱太后的愤怒,他脸上带着无辜的笑意,内心里却在组织语言。
当他把那一番话说完,看到大家的表情的时候,就知道他这次不但不会有事,甚至还赚到了。
朱太后是一定会站在他这边的,接下来还会极力保护他,反而调转枪头对准了章惇。
而他只需要继续装作若无其事,当个吃瓜群众围观章大相公如何面对朱太后的发难好就好了。
虽然说后宫不干涉朝政,但如果一个朝中重臣和后宫里的太后关系紧张,章惇在前朝的权力和地位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杨怀仁觉得,这个坑他还真不是自己刻意给章惇挖了,倒像是章惇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自己又不小心掉了进去。
杨怀仁只需要云淡风轻的往这个坑里多扔些屎,让章惇沾一身且洗不下来就行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