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回东京城。
虽然没细说要他赶回京城有什么事,字里行间却强调了一个“快”字。
看来一场暴风雨真的要来临了,杨怀仁没有任何准备,他的计划里,也只有一个字——躲。
当初出京回乡就是为了躲避这样的争权夺利的宫斗,可如今看来,还是没有躲过去,他一下子成了太皇太后和皇帝眼里共同的大红人。
何之韵有点发愁,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官人掺和到她真正的“娘家”的这场争斗之中。
即便杨怀仁提前知道了结果是怎么样的,他仍旧不愿意掺和,换了是个别人的什么人,如果也能预测到结果,或许会主动凑到赵煦身边,争取混一个从龙之功,凭借这样的功劳,他将来的仕途可谓一马平川。
可惜杨怀仁对此不感兴趣,高太后这人不咋地,作为一个女人,她太迷恋权力了,也太狠毒了,只要能让她荣登九五,她可以蔑视任何人的生命。
加上唐朝有位武则天给他树立了榜样,她觉得她如今计划的事情,根本就是有样学样罢了,死上个万儿八千的人作为她的垫脚石,再整出一个女皇帝来,应该是这些人感到荣幸才对。
杨怀仁对她的凭借就是野心有余,能力不足。玩权谋争斗她在行,说到治理国家,她无非也是靠那几个宰相和大学士拿主意。
这几位拿主意的老头按说都是些有大智慧的人,只不过这些老头顽固的很,照他们的治国理念玩下去,北宋完蛋的会更早。
可赵煦也不是个明君,从历史看,他上台后的改革措施虽然挽回些局面,可他命太短,又荒淫好色,最后便宜了一个更荒诞的皇帝上台,也就是搞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的宋徽宗。
这个还是将近十年后的事情了,杨怀仁也许还有时间用自己的能量去改变大宋的命运,但赵煦执政后的大清洗,还真是搞得朝堂之上血流成河,人人自危,多少文坛领袖在这一年里先后殒没,都是这小子干的好事。
后世的人评论历史,只说元祐更化是一种历史倒退,一个劲的鼓吹王安石和宋神宗的元丰改制是有前瞻作用,却从不客观的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不切实际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要分时间分形式,北方各路胡子酝酿着要杀过来了,你装瞎熟视无睹,还抽空闲忙的耗费大量精力搞政治改革,你的心也真够大的。
搞改革也就算了,你找一条切实可行的方式来也行,从基层开始搞,先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是正道,没听说过把老百姓的生活搞的困苦不堪的改革能成功,这帮鼓吹的人,也不知道是啥心理,要不先把你工资砍一半你也亲自体会体会假大空的改革的“好”处?
有理想有抱负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去实现理想是另一回事,没有能力光靠一张嘴吹出个大牛比来,你的理想是家家一亩地年产一万斤粮食,有毛用?
两边都不靠谱,杨怀仁无论选择帮谁都难以说服自己,又是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