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只用了15年时间,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传统的小农经济,一大特点是小而全,自给自足。人们务农,先要满足自家几口人的吃、穿、用。本来只有二亩三分地,既要种粮,又想种菜,还得围栏垒圈,喂猪养牛。零七碎八的农活太多,结果啥也做不好。在政策的推动下,农场的规模扩大了,机械化提高了,zhèng fǔ又不失时机,做起了“专业化”的大文章。
根据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技术水平,对农业分布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全国分成22个大农业区,其下又细分出470个小区:巴黎盆地土地肥沃,便大力种植优质小麦;西部和山区草场资源丰富,重点发展畜牧业;北部气温低,大规模种起了甜菜;按照地中海地区的传统,还得扩大葡萄种植。到二十世纪70年代,法国半数以上农场搞起了专业经营,多数小农户也只生产两、三种农产品。农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效率越来越高,收益也越来越可观。法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城市中等工资水平。
农业是一个弱质的产业,很多国家都采取保护政策,法国同样也不例外。以前zhèng fǔ靠提高关税、价格补贴,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xìng。随着国际市场逐渐放开,农业再一味地靠保护,路子只会是越走越窄。6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zhèng fǔ调整思路,把扶持农业的重点,放在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力图通过“产业化”,把本国农业做大做强。
在这一方面,法国的做法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农业宏观指导,由zhèng fǔ负责;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交给合作社去办。在法国,农业食品部和渔业部主管农业,负责产、供、销全程规划,其他任何部门无权插手。这样就避免了条块分割、多头指导。
为了防止这两个部门位高权重,失去监督,总理专设私人办公室,定期了解基层农业情况。另外,还成立了“全法最高农业发展指导委员会”,涉农各行业都有代表参加,重要的农业政策,必须由这个机构提出,然后才交给议会讨论,从而实现了“农民的事情农民办”。
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农业合作社,在当时的法国成了农民的当家人。到60年代末,法国建起了3100个农业信贷合作社,7200个供应和销售合作社,14000个服务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按行业划分,农户可根据经营情况,同时加入几个合作社。双方每年一签约,农民只要侍弄好农活,剩下的事全交给合作社去办。
到年终结算时,扣除风险基金和发展储备金,其余的按入社资金、农产品收购量分给社员。如发生亏损,社员也要按对应的份额承担风险。为了鼓励合作社发展,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合作社可免交33.3%的公司税,当然,合作社如果违规经营,国家也有权予以取消。
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法国农户基本上都成了“社员”。农业合作社占据了农产品市场绝大多数份额,生产资料和饲料基本上由供销合作社销售,90%以上的农场贷款业务由信贷合作社提供。
为了扶持农业发展,法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仅拿投资这一项来说,二战后,法国实行的是“以工养农”的政策,1952-1972年,农业投资增长幅度,超过其他所有部门,1960-1974年,国家发放的农业贷款增长了7倍。可是对法国zhèng fǔ来说,这却是一个“愉快的负担”,法国的农业生产率,20年间提高了3倍,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农产品进出口顺差240亿法郎。困扰法国一个半世纪的小农经济,早已成了过去,代之而起的,是领先世界的现代化农业。
看着这样的情况,李振华把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和自己现在的农业情况相对照,他也决心要好好地整顿一下农业问题了。
中华帝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要想把农业的问题搞好,首先一个问题是要有一个真正一心为农业的干部群体在那里,不沦你是法国的经验,还是rì本的经验,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个一心为了农业的干部在管事,后世的中国zhèng fǔ也是为农业下了大力气,免除了农业税,对农业各方面都有一些的补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为什么就是有一些干部并不是真心地在为老百姓们去服务的,他们把个人的一些利益放在了前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