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国虽然亡了,但是难保过个三四百年,这片土地上就仍出现建州、海西、东海...等各部同样号为女真,而一统后又改称满洲的政权出现。而若是从根本上解决北地古往今来将会对中原王朝形成的边患甚至亡国之厄,萧唐则仍是着眼于以同化的方式消弭在这个时代农耕与游牧、渔猎文明之间那些久而久之势必要引起争端的差异性。
如今受制于齐朝的女真诸部,则按萧唐谕旨诏令尽数分散开来,如星落云散,分别布置于后世东北三省地区各处以汉人为主的县坊乡镇。少则数百人、多则近千人,自然也许他们耕田种植庄稼。毕竟就算在这个时代,辽、金两朝治下也都包括着数量巨大的北地汉家儿郎,然而辽东地域虽然有大片土地风雪肆虐、人烟罕至,且在恁般时节中原百姓看来可说是苦寒偏僻的荒蛮之地,然而如今也未必就没有大规模开垦荒地做为农耕田亩的条件。
虽说后世被誉为国家粮草的东北平原上霜冻期较长,须大批种植抗寒农作物,而诸如玉米、土豆、高寒水稻...等或是由明朝时节引入,或是杂交培育而成的粮产品,在这个时代固然是难遇而不可求。然而粳稻、春小麦、大豆、高粱(蜀黍)等同样属于后世东北主要农作物的农耕种植食粮在宋时已然进行大规模的栽种,就算如今位于后世黑龙江省北部的嫩江平原尚还缺乏农业机械化的条件将“北大荒”开垦改造成“北大仓”,但是从清朝末期兴起闯关东迁徙浪潮,也教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扎根于东北的黑土地上,如今还愁安顿不了数目恐怕已远不足百万的女真降民?
更何况诸如乌林答部石土黑等一些主动投顺投诚的女真首领,也得萧唐首肯,允许举族内迁,赐以封地安置,然而这些数量有限有迁徙至燕云乃至河北、京东地界的降臣降民,接受同化的速度只会更快。便如正史里金朝中叶生息繁衍的女真族有近两百万人口内迁中原,与汉族错居杂处靠农耕过活,于金国灭亡时也早已融入进汉人当中。
如此这般,但凡肯归顺于齐朝治下的女真族裔该开荒的开荒、该赐封的赐封、该内迁的内迁......对于他们而言,各部头人首领的权力相应的得到保留,各部族子民的生计得到了保障,而对于萧唐来说,为了永久消弭来自于东北地区将会对中原江山社稷构成隐患所部署下的第一步,基本也已落到了实处。
便如设立卫盟制招抚安置大漠上蒙兀室韦诸部那般,萧唐也很清楚对女真诸部的管治控制政策,也须经历因时制宜、逐步完善的过程。然而当初与水浒群豪共聚大义,网罗诸般智谋勇烈之士而剑走偏锋、辗转至今的初衷也已然达成了。金国到底无法再如原本的轨迹那般侵吞下中原半壁江山,连同后来大漠上另外一支民族,想必也不会再建立起那个覆灭宋朝社稷的庞大帝国。萧唐也很清楚,下一个所将着眼的目标,终究还是统一四海,兼并赵氏宋廷......
毕竟扫清六合,席卷八荒,这个时代的华夏神州,需要实现的已然是大一统。
(《第九卷·华夏山河》完、最终卷《第十卷·我们的水浒》预告......)
--------------------------------------------------------------
注:写到最后一卷,先前尽可能想结合水浒与正史,一直坚持到现在很多时候已不免心力憔悴。然而按传奇话本的演义写法神话梁山好汉一方,无限弱化宋、金国史实名将、军力、国力的写法去一统江山社稷,毕竟太不实际。可如果尽可能将脉络梳理的合理,重点偏向正史,水浒味又难免变得淡了的问题自己也早已发觉。
而最后一卷,还是要尽量着墨于水浒中人的结局归宿,便如之前已做交代的晁盖、白胜、十节度等人物那般。而除了岳飞那条线之外,关于争霸攻城略地、政斗阴谋方面只尽量做笼统合理概述,期间也会穿插着水浒中人陆续谢幕的章节,不至于到了最后繁复杂乱的交代不清。总之还是尽我所能,坚持到完结不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