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皇帝脸色稍显疲惫。
昨夜安慰照顾田贵妃,消耗了他不少的精力,并没有睡多会儿。
此时,看着下方不远处谦卑恭谨、却又意气风发的李元庆,崇祯皇帝心中一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他很忌惮李元庆。
但他也明白,此时,他也非常非常的需要李元庆。
片刻,崇祯皇帝清了清嗓子道:“定海伯,朕给予你十二分的信任,给你最大的支持,希望你能早日平定海州,为朕、为朝廷分忧,为万民解难!”
说着,崇祯皇帝的眼睛,仿若俯冲的雄鹰一般,直勾勾的盯着李元庆的眼睛。
李元庆早有准备,并不与崇祯皇帝犀利的眼神对视,又恭敬磕了几个头,沉声道:“臣李元庆,必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收复故土,驱除鞑虏,为皇上分忧,为朝廷分忧,为万民解难!”
崇祯皇帝这时也意识到他对李元庆过于严厉、有些着相了,语气缓缓柔和下来,笑道:“定海伯,你平身吧。朕相信你!朝廷列位臣公,也相信你!”
…………
有李元庆这‘珠玉’在前,之后,哪怕是陈忠、满桂、吴三桂诸人的封赏,也成了萤火,又怎能与李元庆这皓月争辉?
更不要是‘食人魔’、‘马拉松冠军’弟兄了。
不过,毕竟是封赏,哪怕实际的赏银并不多呢,但整个朝会还是充满了比较向上积极的气氛。
但直到退朝时,崇祯皇帝却再没有与李元庆进行交流,也未留李元庆进一步叙话,仿似是给了李元庆极大的信任。
出了皇极殿,李元庆登时成为了核心中的核心。
认识不认识的文臣大佬,都要过来与李元庆说句话,套个近乎,搞的陈忠满桂他们,想跟李元庆说话,一时却根本凑不上来了。
好在王承恩帮李元庆解了围,和李元庆单独来到一边,笑道:“元庆,皇上可是对你寄予了厚望啊。元庆,好好干吧。争取,早些将海州拿下,灭了鞑子祸患!”
李元庆重重点了点头,“王公放心,元庆必拼命全力,竭力而为!”
王承恩笑了笑:“元庆,你准备什么时候走?杂家估计,这些时日,你可是不愁酒了哟。呵呵。”
李元庆也笑了笑,“王公,元庆打算中午便动身。这一来一回,元庆已经近半年未回岛上,必须要加速筹谋调度,准备海州攻略了!”
王承恩此时代表崇祯皇帝过来,虽有催促李元庆之意,却也没想到李元庆会这么急,一时有些尴尬,“元庆,这么着急么?休整两天,等文书印信都造齐了再走不迟啊。”
李元庆一笑:“有王公在此,这些事情,元庆可是要当甩手掌柜了。”
说着,李元庆的脸色却是一下子郑重不少,“王公,此次一别,不知经年,您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啊!希望元庆下次进京,能给王公带来好消息!”
王承恩又岂能不明白李元庆的深意?
片刻,重重点了点头,“元庆,你也是!一定要多多保护自己的安全啊……”
…………
出了宫,吃过了早饭,李元庆没有任何留恋,与陈忠一起,直接前往天津方向。
满桂、张攀、陈~良策诸将,则还要登上一两天,等新的文书印信出来。
而李元庆和陈忠对于此,早已经不再是那么稀罕了。
他们两人,他们两人的名声,比这些俗玩意儿可是要好使多了。
不过,封赏的喜悦虽还没有散去,但不论是李元庆、陈忠,亦或是满桂诸将,都不可能在京师停留太久了。
此时已经开春,各人那一亩三分地,千头万绪的事务,还都在等着各人回去处理。
张攀、陈~良策、徐敷奏诸将,此次虽未提到总兵宝座,但却都挂上副总兵的头衔,只要稍稍努力,宝座已经不远。
而有了平谷此役的功绩,满桂调任蓟镇,也不再是灰溜溜的,而是光明正大。
至于山海关总兵的宝座,不出意外,将由孙承宗的爱将马世龙来担任。
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适得其所,马世龙这两年也不容易,总算是盼到老孙上台、春天来了。
食人魔、祖家兄弟这边虽也有封赏,却不过只是勋衔,尤其是有了李元庆简直仿若遮天蔽日乌云一般的压力,他们关宁主力想缓过劲来,恐非一时一地之力了。
倒是吴襄父子收获颇丰。
不仅吴襄这副总兵之位被扶正,升为了宁远前军总兵,吴三桂更是一下子被提到了参将位置,简直犹如坐了火箭,可谓是年少得意,意气风发。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