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城门,李仲显便后悔带两个儿子来城里了:进城每人都要教2文钱的“门税”。但已经走到城门口,李仲显便咬咬牙,交给守城的兵丁6文铜钱,进了城。
城门里面便是几条弯弯扭扭的街道,纵横交错充斥着整个县城。靠城门处的街道两边全是店铺,很是繁华。
李仲显急着去找铁匠铺,李龙和李虎却似乎忘了来的目的,四处张望起来。
城门旁边的几家店铺,门前都有三四个人的样子,生意还不错。
不过,李龙两兄弟却注意到,离城门几十步的地方,有家店铺,却是怕有三十余人,规规矩矩地站在铺子门外排成两排。
李龙好奇地拉住一名路人问这些人是在干什么?路人道:“那是个新开不久的五金铺,主要卖些各种各样的铁器之类的,价格公道,质量又好,因此很多人排队等着进去挑货呢。”
李龙却是上过几年村学,识得几个字,抬头一看,果然那家店铺门前挂着个牌匾“南记五金铺(糊北丁叁店)”。
李龙一想,莫非这南记五金铺还不止这一家不成,要不然,后面的那个奇怪的记号里面,也不用写“糊北丁叁店”五个字了。
不过,这五个字却到底是什么意思?糊北,李龙自然明白什么意思,丁叁店,却是不懂了。
他好奇心被勾起来,便对父亲李仲显道:“爹,我和小虎到前面那个‘南记五金铺’去看看热闹,你等下买好锄头到那来找我们就成。”
李仲显急着买铁锄,见两个儿子都盯着那家很是热闹的店子迈不开腿,儿子平常也难得进城一次,便同意下来。嘱咐一声不要乱走,看好弟弟,便一个人朝前面不远的一家铁匠铺走去。
在李仲显的印象中,这个地方原来有一家铁匠铺的。但今天却也奇怪,李仲显找了两个来回,都没找到那家铁匠铺。
也许是没挂招牌吧。他心里这样猜测着,按着印象中的铁匠铺位置,走进一家同样没有招牌的店门,却发现是一家寿材店。
真是晦气!
李仲显吐了口口水,连忙跑出来。无奈之下,他只得在街上问一名摊贩:“小哥,我记得这里原来有家铁匠铺,怎么没在了?”
那名摊贩翻翻白眼:“铁匠铺?没生意,一个多月前就关门改行了。喏,铁不卖,改卖木材了。”说着,伸手一指,正是李仲显刚进去的棺材铺。
“这个铁匠铺没生意?关门改行了?”李仲显谢过那名摊贩,一边继续往城中心走去,一边琢磨着摊贩的话。
怎么会这样呢?铁匠铺生意向来很好啊,光是每年卖贩来的铁锅、铁铲、菜刀、镰刀等就能赚上不少,还有他自家打制的锄头、柴刀、斧头、铁犁和火钳等日常用具,也都非常抢手,怎么会关门改行了呢?
李仲显有些想不通了!
不过,还是办正事要紧。家里的那几亩旱地还等着自己买好锄头,去松土呢。
李仲显摇摇头,往记忆中城中央的那两处铁匠铺走去。
他记得城中央有一大一小两家铁匠铺,这次掉了的两把锄头,便是上次半年前,他进城买的。
李仲显清楚地记得,当时是上午的集市,两家铁匠铺生意都很好。即使是在价格贵一点的小铁匠铺,也是好多人挤在一起,而那个稍微便宜点的大铁匠铺,根本就挤不进去。
县城很小。
很快,李仲显便来到城中央铁匠铺的位置。他惊异地发现,只剩下一家小铁匠铺了,大铁匠铺消失了!
但他感觉跟半年前有些不一样,再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原来他买过锄头的那家小铁匠铺的店铺,已经改成了一家布匹行,而原来的大铁匠铺,中间截了一半,分出半截变成了典当铺。
剩下半截,李仲显虽然不识字,但看到铺子外面支起了炉子,铺子门口挂着铁链和一排各式各样铁制品,便知道这确实还是铁匠铺,只不过,铺面小了一大半。
走近铁匠铺,却发现除了一个打盹的店主,空无他人。
今天怎么回事?以前人满为患、生意极好的铁匠铺,今天却一个顾客都没有?
李仲显心中不免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