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都可以门荫入仕,多数勋戚贵族和官僚们的子弟,都是从侍卫当起,品级低点的官员子弟则从亲事、帐内做起。做足资历后,就有机会铨选入仕,一开始往往是当个小军官,或者小文职,慢慢的往上升。
文武是可以转换的,如果立下战功,升职也快。
而此前,朝廷的官吏制度改革,让官和吏已经打破了那道界线,吏可以升官。且朝廷的国子监毕业的生员,可以参加吏员考试,通过成为吏员,然后做的好,就有机会往上升。
现在朝廷又要搞科举改革,还要怎么改?
李超仔细思虑了许久,终于把握到皇帝的意图。
“陛下,臣以为,科举取士很重要。但现今的科举考试制度,确实不太能适合朝廷需求。臣以为,要改革科举,要几个重要的方向。首先,科举取士的数量得增加,如果一科只取几人,那根本无法满足朝廷的人才所需。其次,考试得有针对性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因此专科考试虽然有其需要性,但朝廷取士的科举考试,还应当是明经进士科,不过为了让考试更加有适用性,臣请求以后只开进士科。”
“考试内容应当为经义、诗赋、策问,既要考儒家九经经义,也同时要考诗赋,并且还要增加时事策问。这样,才能保证选出来的士子,是最优秀的。”
李世民捏着下巴,“考经义、诗赋、策问?这等于把明经和进士合在一起了?这就是之前李家考试的内容吧,嗯,不错。”李世民是详细研究进李家之前考试的内容的,觉得这种考试内容更考验士子的学问。
以前朝廷科举,有明经、进士等科。明经主要就是考经义,而且一般是把儒家的几大经典分开考,每个学生可以通一到两经,也就是只考他所学的经。因此,大家族出身的子弟一般考明经科较容易,只要钻研一两本经就好了。
而那些没有家学的士子,一般考进士,进士科主考诗赋,这个比较考才能。
但现在李超的科举内容却是经义、诗赋一起考,还要加考策问。并且经义是考九经的内容,不是一经两经。
总的来说,难度大大增加。
“臣提议将科举考试分级,分为三级考试。县试、道试和会试、殿试。科举每三年一届,第一年县试,所有身家清白的读书人,都可在原籍报考,在本县参加县试。县试通过者,既有秀才。”
“第二年,各道的秀才,可参加道级统一考试,本道通过县试的秀才统一考试。通过之后,就为举人。”
“待第三年春,举人们集中在京参加会试。考中者,既为进士。中取的进士们最后到金殿参加陛下亲自主持的殿试,最后由陛下选出一二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并给其余进士排名。”
“臣建议一届进士起码录取三百以上。”
“考中进士者,送国子监学习行政一年,然后授官下放。考中秀才、举人者,也有为吏资格,可直接参加吏员考试。”
李世民越听越觉得这个三级考试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秀才、举人、进士,一级级的考,最后金殿考试,他亲自点选状元。
“嗯,很好,文远,你回头写个详细的科举章程给朕!”
牛进达听到他们总算谈完了,摇晃了下脑袋,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陛下,臣有一事进奏。”
李世民谈好了科举改革,心情正好,笑着对老牛道,“有话不妨直说。”
“陛下,臣请求朝廷设立安西四镇,于龟兹、于阗、疏勒、焉耆设立军镇,建筑城堡,驻派士兵,并移民屯垦,将天山之南,永久的纳入大唐疆域。”牛进达高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