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知道李超激动个啥。
不就是三百里的牧场吗?虽然听起来挺大的,但那是在阴山之外啊。那里可向来都是游牧民族的地盘,匈奴人、柔然人、鲜卑人、突厥人,汉人在阴山之外,是很难立足的。
虽然他一张口,就把这几百里的地盘划做了李超的封地,但李世民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在他心里,那几百里地,其实一钱不值。
把一块阴山外的飞地,一块现在还在突厥人手里的地,赏给李超,不会让他有半分心疼。那种地方,就算打下来了,朝廷也没有精力去控制啊。朝廷这次就算打败了突厥人,其实也顶多把实际控制线推到阴山一线而已,阴山以北,真的无力控制。
李超为朝廷也算是呕心呖血了,在靠近后套平原的阴山外划一块地方给李超,算是对李超的赏赐,那块地方,李家也许能拿来做个牧场,放放牧养养牛马什么的。但这地方,可远不如陇右、朔方、河套,毕竟阴山外,就是辽阔的大草原,那是胡人的天下啊。
“谢陛下赏赐!”
李超确实很激动,激动的都难以掩饰。虽然这地,位置不算很好,但李世民真的封给自己,李超觉得还是非常珍贵的。
那可是一块封地啊,诸侯领地,不是牧场,是领地。
一块诸侯领,那可是一个家族的根基。在李世民眼里,也许那是一块遥远的飞地,遥远偏僻,荒凉,不值钱。
但在李超眼里,那片几百里的草原上,其实也能开垦出不少耕地的,起码能开垦几十万亩农用耕地,牧场更是辽阔,南面狼山下搞种植,北面草原上放牧,养活个一二十万人口是毫无问题。
一二十万人口啊,中世纪的欧洲,那些骑士们好多都只有一个小村子而已。一二十万人口,都能是一个公国的规模了。
哪怕李世民把他封在那里,充当大唐边境上的屏藩,李超也觉得值。
真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想怎么建设就怎么建设,背靠着河套平原,李超觉得,并不用太畏惧草原游牧民。不管突厥人也好,铁勒人也罢,如果大唐这次能击败突厥人,那么他敢说,阴山下起码有十年的太平。
十年时间,李超自信能在阿拉特平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城池堡垒,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封地守卫部队了。
“陛下,等臣击败突厥,定要在狼山北建一座受降城!”
“受降城?”李世民惊讶,继而赞叹。
“好,好一个受降城。”
受降城历史上早已有之,在狼山西北的狼山山口,西汉就在这里建过受降城。西汉时,曾经在漠南建立过多座受降城,但唯有在那里建的受降城,是唯一一座真正为接受匈奴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
也是最北的一座受降城。
那座受降城为汉时公孙敖所筑,在那里,更曾发生过连番惨烈的大战。
当时突厥左大都尉欲杀新继位的单于降汉,派使者求汉朝派兵接应。于是公孙敖先在塞外筑受降城,驻兵准备接应,后事泄,左大都尉被杀,匈奴发兵八万围攻受降城,因城坚而不能下。
但受降城孤悬塞外,是为一座孤城,经常为汉匈两方占有。
到了北魏之时,受降城改称为比干城,成为北魏与草原上柔然汗国的边界之城,北魏几次北伐柔然,都曾在受降城中屯积粮草。
虽然到如今,受降城早就没了,但受降城的意义李世民是知道的。
西汉时筑受降城,后来汉武大帝连续对匈奴用兵,最终在霍去病卫青李广等名将的北伐下,最终大破匈奴。
汉武帝刘彻,也正是李世民最欣赏的一位帝王。
“朕准了,李家若在狼山外重筑受降城,朝廷会选派工匠帮助筑城。”
李超得寸进尺。
“多谢陛下,臣打算筑三座受降城,分别为东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三城沿狼山而筑,各距百里,呈品字形,为犄角之势,相互守望。以此形成堡垒链,避免被北虏围困而成为孤城。”
既然打算以后在那里发展,李超当然得想办法增强防御。
狼山外,那是漠南草原啊,辽阔平坦,那种地方,防守不易。尤其是对于机动性极强的突厥骑兵来说,更难防守。
要守住这块封地,还想有所发展,就只有一个办法,建立城堡,还得是堡垒链,要不然,孤城一座,哪里守的住。
取名受降城,也是意为代表大唐朝廷在塞北守边戍卫。
有了李世民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
城堡可以先建小点,以李家的财力倒不是问题的。先立起城堡来,可以先在那里发展下贸易,建商站,搞点跟突厥人的贸易,先把人气弄起来,然后再考虑开垦耕地,放牧养殖这些东西。
小地主们有了钱,就想着买田买地,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