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管理人的材料拼凑在一起了事——这事不单发生在皮城港,别处也有,目前梁向俭正在集中整治这种歪风邪气。
即便偶有几个本土培养的农学生流落到库页岛一带,限于种种原因——比如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在初期多半也只会搬弄一些理论,写些只注重形式的文章,甚至就连文章所用的材料都是下级官员们为他们搜集来的。高级官员们——比如梁向俭梁大常委——若想知道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似乎只能从耕作和播种的人那里方能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这就实在太坑了。
“还有,这里容易开垦的土地面积不足,为何不第一时间上报回来?”说到这里梁向俭又是一肚子气,负责考察本地农业条件的人是魏博秋的黑水交通学院的学生,他现在严重怀疑这两人的责任心不足,把考察经费拿去花天酒地了,干活时只是随便询问了一些附近的阿伊努人就决定将新定居点设在这里——当然这是出于梁某人的偏见,事实上这两个魏博秋的徒孙还是颇具眼光的,皮城港一带确实是捷尔佩尼耶湾一带农牧业条件比较不错的定居点了,把这一切搞砸了的不是他们,而是本地的官员,准确地说,是巴尔金等根正苗红的牧民官以及其明朝读书人充当的幕僚团,是这些人一连串奇葩的举措才将本地两千居民活生生地给坑了个惨。
当然了,皮城港所谓的农牧业条件不错,其实也是相对而言,肯定无法和大泊甚至黑水港一带比。因为这里相当潮湿,森林又很密集,只有沿河一带可以开垦种植农作物——这里的土地都被茂密的阔叶树林所覆盖,如榆树、山楂、桦树等,土壤深厚而肥沃,是不可多得的农业“绿洲”;但剩下的土地很多都是冻土带、沼泽地(这尤其多)、大火烧过的荒山以及长满针叶林和被严重漏水的土层所覆盖的低地。
其实你离开波罗奈河谷远一点去看看就知道了,到处是这样的烂地,中间穿插着山坡和沼泽,上面植被稀疏,几乎和极地没什么两样。尤其是在皮城港以东地带,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沼泽湿地,使得农业种植成为了不可能。除非你能够动员十万人以上,然后投入巨额资金,花费n多年的时间来进行环境改造(主要是排干沼泽积水),不然休想使得这片所谓的烂地变成好地,但这在目前看来又何其难也。
梁向俭在对着巴尔金等人发泄了一番怒气后,看着这些人战战兢兢的神情,顿时没什么兴趣再和他们废话了,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回去后就把他们一撸到底,且该治罪的还得送到煤矿、采石场去劳改,看看以后谁还敢玩忽职守。
不过怒斥归怒斥,梁向俭现在也算是明白了皮城港一带其实并不如何适合农业种植,通过询问当地农人得知,这里秋季的霜害或许可以克服,但湿气却难以忍受。尤其在夏秋季节,当作物处于抽穗、开花和灌浆阶段的时候,这里的降水多得不可思议,以至于田里全是没有完全成熟的、被水浸泡透了的粮食,且全部都是皱巴巴的,有经验的农民一眼就能看出其分量不足;而如果作物侥幸逃过了这段时间(雨季延后),当其完全成熟的时候,连绵的阴雨又使得粮食几乎全都落在了地里,成捆成捆地腐烂发霉,一年的收成也付之东流,这怎能不让人灰心丧气呢?
“看来此地真的只适合发展蔬菜、水果、畜牧和捕鱼业了,谷物种植既占用人手也产量不高,条件甚至还不如处于岛屿中部地带的黑水港,至少那里没有秋寒和不合时宜的降雨。翻阅这里的农业数据,如果他们没有胡乱记录的话,这里谷物的种子收获比甚至只有1:4不到,一亩地才能收个四十来斤,这可真是有够寒碜。以后,这里还是专心搞些别的吧,至于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谷物,我看还是从外部进口比较好。反正这里渔业资源相对丰富,野外面积也很辽阔,勤快点的居民不难收集到足够牲畜过冬的干草,再加上出口特产以换回一些谷物,也足以令本地居民们生存下去了。”梁向俭心里思忖着,渐渐有了盘算。
至于说为何不干脆撤了包括皮城镇、五百乡(马卡罗夫城,因编户了五百家土人而得名)、榆树乡(斯米尔内赫城)这三个定居点,唔,这是当初邵大帅定下的计议,老梁表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做他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