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周村血战(十一)
见几十个小鬼子涌进状元府前院,隐蔽在小楼一层窗户跟前的陈怀福呲咧一下嘴,脸上浮起一丝陕西人特有的那种憨厚的笑意,手中的驳壳枪就打出了一个点射。
陈怀福一开枪,房顶上、一楼二楼的窗户上、两侧厢房的窗户上全部射出了子弹。不过,不管是机枪还是冲锋枪、八一自动步枪,全不都打的是点射,听起来和步枪手的三八大盖似乎没有多大区别。这就是主力部队的风采,冷静、沉稳、枪枪夺命。
这些小鬼子估计是作孽作的太多,进了院子来不及射击、投弹,除了在院子门口担任警戒和火力掩护的拣了条命外,二十多个小鬼子都回东洋见姥姥去了。
陈怀福命令火力班封锁大门,让三个步兵班快速收缴鬼子的武器弹药,特别是鬼子的小甜瓜手雷,杀伤力大,一个都不能拉下。
战士们迅速冲出去打扫战场,这个时候除了枪、子弹和手雷,鬼子的其它东西战士们都不要了,那都是累赘,影响机动。
一排的战士们刚刚打扫完战场跑回的房子里,轰的一声,院墙就被炸了个大窟窿。陈怀福一看,乖乖,小鬼子的一辆坦克过来了,坦克炮一炮就把院墙炸出一个大洞。
遇到鬼子坦克,最好的近战办法就是用火箭筒干掉它。另外也可以用战防炮或九二步兵炮对付它,要是轻型坦克的话,九二步兵炮就可以干掉它。但是教七旅不是教一旅、教二旅和教三旅,火箭筒比较少,每连只有一具,装备在连火力支援排。战防炮由旅部控制使用,九二步兵炮也在连火力支援排。
陈怀福忙拿出几个空玻璃瓶子,取出一块肥皂,刮下肥皂沫,装进几个玻璃瓶,从通讯员背着的一个小铁壶里往瓶子里倒上二分之一的汽油,用一根小铁丝搅匀,压进布条,用布塞住瓶口,几个简单的燃烧瓶就制作成了,交给战士们,准备等小鬼子坦克进来时烧毁它。至于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陈怀福不打算用,因为炸坦克的战士生存机会太小,他已经牺牲不少战士了,绝对不愿意再用战士的命去换小鬼子的铁疙瘩了。
就在陈怀福安排战士们准备烧毁鬼子坦克的时候,小鬼子的坦克嗵嗵嗵又是几炮,把状元府临街的围墙彻底炸塌了,轰轰隆隆碾过围墙倒塌后形成的砖瓦堆,开到了院子里,坦克上的机枪打的刮风一样,把院子中间的两层小楼的门窗打得支离破碎。
随着坦克涌进院子的小鬼子忙着架机枪、架掷弹筒。奇怪的是八路军没有开枪,院子里除了坦克发动机声、小鬼子的枪声,竟然静悄悄的,让人产生一种八路军又溜了的感觉。
没有了对手的鬼子坦克也不用开炮了,轰鸣着向前前进,看架势是要绕过小楼冲到后院去。鬼子步兵则扑向了两边的厢房和正面的小楼,准备进屋搜索。
就在这个时候八路军动了。几个战士从窗台下直起身子,扬手就把点燃了的燃烧瓶投向小鬼子的坦克。燃烧瓶撞上坦克后马上就爆炸,引起坦克后部的油箱起火爆炸,吓得鬼子坦克上的机枪手哇哇大叫,但他的叫声在坦克油箱爆炸的声音中显得弱不可闻。
收拾了鬼子坦克,八路军的各种武器都开火了。这次八路军的轻重机枪不再点射了,一排排子弹打出去,院子中间的小鬼子不说了,靠近大门和围墙倒塌处的小鬼子赶紧往外退,生怕退慢了子弹就会追上自己。
见小鬼子被打退,院子里又多了三十多具尸体,陈怀福马上下令全排撤退,他知道鬼子下次进攻就不是小队规模了,很可能是中队以上规模的攻击,甚至可能会动用大炮。再在这里打的话,可能这座小楼就要毁了。
陈怀福判断的很对,鬼子确实是涌了上来。不过,这次小鬼子的重机枪上了周围房子的屋顶,几挺重机枪同时开火,形成了交叉火力,把状元府的屋顶全部笼罩在了机枪火力下面。就这还不算,小鬼子拖来了一门步兵炮,只一炮就把小二层楼的屋顶给炸了大窟窿。涌进院子的鬼子也改变了打法,不再傻乎乎的进屋搜索了,直接用机枪掩护步兵往屋子里投掷手雷。
这个时候一排火力支援班已经撤下屋顶了,厢房里的战士也撤了,但隐蔽在小楼里的战士出不来了。因为鬼子接连又是几炮,把小楼正面的墙都炸成了窟窿,鬼子机枪不停地扫射,战士们根本就不能露头。小鬼子这么多,时间稍微一长,就会彻底包围小楼,彻底切断战士们的退路,那就危险了。
陈怀福这个陕西冷娃,一见是这种局面,知道必须得用火力压制鬼子,掩护战士们撤退。他马上命令楼里的战士们通过早已掏好的墙洞撤退,自己夺过一挺机枪,架在窗台上就打开了。
他这一打,鬼子可算是找到目标了,轻重机枪、步枪全部招呼了上来,陈怀福一梭子打完,头一歪就牺牲在了窗台上。
陈怀福牺牲了,但小楼里一个班的战士们并没有撤出去,鬼子人太多了,火力太强了,根本就不可能撤出去。既然撤不出去,就只能和小鬼子拼命了。班长马上指挥战士们重归战斗位置,命令把手雷全部投光,用手雷爆炸引起的烟雾掩护机枪、冲锋枪和八一自动步枪射击,希望能把鬼子的攻势遏制住,然后背上排长的遗体撤退。
这种愿望已经实现不了了,小鬼子的重机枪距离远,又架在周围的屋顶,根本就不受手雷爆炸和轻机枪、冲锋枪、八一自动步枪的影响。到最后,小鬼子还是涌进了小楼,眼睁睁地看着最后一个八路军战士引爆炸药,把自己和小楼、鬼子全部化为灰烬。
迂回攻击北门的鬼子利用野炮联队的火力,很快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