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张纸条,分别写着三个候选人的名字。又在一边的地上放了一个半斗,里面放着豆子。然后就让村民们排队上前,每个人从半斗里取粒豆子,投到自己选中的候选人的碗里。
虽然民国已经成立了二十七年了,国民政府也一直宣传民权,但乡村里的区长、乡长、保长都是一些有势力的人当,什么时候能轮着老百姓选自己信任的人。
一看八路军是真的让自己选村长,在场的老乡们都认真了,没有一个人说话,排着队静静地走上前去,从半斗里取豆,再投到自己乐意选的候选人的碗里。然后就退下来静静地坐在地上,等八路军干部宣布选举结果。
刘一民在一边看着,心里感慨不已,眼前的这些老百姓,许多人都是文盲,但真要让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他们竟然这么严肃认真。对于这些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老乡们来说,这场简单而实效的选举,怕是有生以来最神圣的事情了!
选举结果出来了,当选的村长站到桌子边激动的半天说不出话,最后脸红脖子粗地喊了一句:“揍狗日的鬼子!”
村长选出来后,接着就是选民兵队长和妇女主任,结果,于秀泉还真的当选了妇女主人。
看到这里,刘一民不再看了,悄悄地走出了会场。
站在村口,刘一民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抬头向四周望去,只见夜色中的徂徕山黑黝黝的,说不出的神秘冷峻。再向夜空望去,天是那么的高远,月亮象玉盘一样,把一片银辉洒向徂徕山区。
刘一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看的水彩连环画,上面就有这样的画面:月亮从山口上照过来,河边是一片树林,年轻的八路军哨兵端着枪,站在树下站岗。
刘一民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感觉自己进入了画面,成了那个只能看清轮廓的八路军战士,随时准备消灭鬼子。
脚步声惊醒了刘一民,扭头一看是蔡中。两个人谁也不说话,就在村口静静地站着。
过了好长时间,老乡们散会了,李小帅和黄文虎过来请二人回去休息,刘一民才对蔡中说:“你给政委发个电报,让他集中力量抓政权建设,特别要抓好村长、民兵队长、妇女主任的选举,这是基础。只要把这个工作做好了,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才可能真正解放。鬼子也好,汉奸也好,谁来了我们都不怕!”
蔡中点点头,说了句“我也想了很多”,就和刘一民一起回住处了。
第二天,罗荣桓发来电报,称已给各旅发报,专门部署基层政权建设中的选举工作,并且要求即将创刊的《大众日报》出专刊宣传指导,让文工团组织力量创作此类题材的节目,准备在沂蒙山区演出,随后到各根据地巡回演出。
刘一民看完电报,又亲自给罗荣桓发电报,要求务必向部队和党员干部讲清楚,搞好村级政权选举,是我们建立根据地的基础。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带领群众坚持抗战、发展生产的村长、民兵队长、妇女主任,再做到村村相联,区区相通,再配以发展地道战、地雷战,鬼子进到根据地就寸步难行。各部队都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
发完电报,刘一民又专门给晶晶写了封信,将根据地政权建设中的村级选举比喻为齐鲁大地涌动的春潮,要求《大众日报》在创刊号上就辟出专版,重点宣传报道。
晚上,老乡们又被八路军集中了起来,徂徕村的扫盲班开课了。
这次,不用李小帅和黄文虎他们讲了,中共山东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教导师师长刘一民亲自来给老乡们上课了。
刘一民先让老乡们一个一个把名字报上来,用粉笔在木板上把这些名字一个一个写出来,叫这些不识字的庄稼人走到木板前,教他们一个一个读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就讲了一个在这一带很有名的故事,说的是前几年有个姓杜的汉子,妻子有病了急需用钱,跑到老财家借钱。老财欺他不识字,把借光洋两块,写成了两百块。到还账的时候,这杜姓汉子一听老财家的账房说借了两百块大洋,利滚利该还五百块大洋,一下就吓瘫了。乡亲们知道后找了个教书先生,结果教书先生一看,借据上确实是两百块光洋,还按着指印,明知道是老财坑杜姓汉子,也没法帮他。就是因为这张借据,老财把杜姓汉子送进了监狱,霸占了他的妻子和女儿。
刘一民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离这里不远的一个村子里,老乡们都清楚,也知道这家老财由于当了汉奸,前几天已经被八路军镇压了,地和粮食、钱也都被分给了穷苦人。因此,马上就引起了共鸣,几个心软的妇女还哭了起来。
刘一民趁势引导,让老乡们懂得学文化是种好庄稼、大败侵略者的需要,进一步激发老乡们识字的积极性。
上课结束后,回到住处,刘一民收到了主席的电报。
在电报中,主席说经查实,桂西红军游击队1600人确实被编入了桂军,这是一些同志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依靠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糊涂思想影响的结果。要求刘一民无论如何要想法把这部分红军要回来,可编入教导师部队,也可充实新四军力量。
同时,主席指出,去徐州见李宗仁、白崇禧,是一个很好的统战机会,因为在徐州不但能见到李、白二人,还能见到国民党各色将领。要多向他们宣传我党的政策和团结抗日的主张。如果能见到蒋介石,一定向他当面陈述刘本人及我党对徐州会战后期作战的看法,避免国军主力被日军合围的悲剧发生。
至于随行人员,主席电报中强调,考虑到敌情复杂,危险性大,唐星樱同志就不必带去了,只带警卫部队和陈瑶光同行即可,以应付蒋。
在电报结尾,主席强调,徐州战场大战在即,速去速归,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