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都说北京城是个“八臂哪吒城”,传说里也都说只有八臂勇哪吒才能镇服得了“苦海幽州”的孽龙,或许这都是迷信的说法,但是确实是不能够否认,北京就是一个巨大的风水局。在古代还是非常关心风水的,尤其是像这样的都城,更是要考虑风水方面的各种因素。
北京城据说从元大都时期开始,就是经过了很大的风水布局的,不过之后是究竟怎么样修造的这一座“八臂哪吒城”的,这在北京就传说下来一个民间故事,这其中还有刘伯温和道衍斗法的故事在里面,所以诸位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看看。
不过其实有些假的就是,在明成祖的时候,刘伯温应该早就没有再为明国做事了,根本不会出现这种两个人抢功的事情来,各位可以只当是一个饭后谈资来看待。
北京历来被风水学家称为“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想都城,其西部的西山,为太行山脉;北部的军都山为燕山山脉,均属昆仑山系。两山脉在北京的南口(南口是兵家要地)会合形成向东南巽方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山湾环抱的是北京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河流又有桑干河、洋河等在此汇合成永定河。在地理格局上,“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背扼军都,南控中原”,一直都是利于发展和控制的战略。
要知道在很多人喜欢的三国之中就属于广阳郡,名为蓟县这样的各种记载,这个地方还是前期刘备三兄弟寄人篱下的地方。
北京在元朝称作大都,于公元1368年明朝大军攻占大都,标志着元朝的灭亡,这是北京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率领明军攻占元大都的人,就是明朝大将军徐达.虽然今天在北京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了,但是在明朝时候,这位大将军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第一人,也可以称得上是明朝与北京相关的第一人.当时的北京并不叫北京,而是称为北平。
因为罗思源一行穿的都是明国的装扮,所以一路上倒是没有引起行人的注意,只当是进京的商队吧!他们到了北平之后,找了一个路人问明了戚继光的三子戚昌国的府邸之后,才继续赶路。
结果到了地方他们却进不去,因为戚昌国现在乃是锦衣卫指挥使,是属于皇上身边的人物,其居住的地点也是在内城之中,不是寻常百姓,或者是往来商贾所能够见到的。
这个时候还是了解明国文化的徐伏波立功了,他竟然找了一个往来的锦衣卫,而且还塞了五两银子给那个锦衣卫。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戚昌国就是锦衣卫指挥使。
一开始那个锦衣卫知道他们是要托自己办事,所以也没有推脱,将银子接了过去。
“这位小哥想要知道的想必是内城的事情吧!但是我提醒你,这儿地方乃是皇城脚下,不比别的地方,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你们最好心里有个数。”锦衣卫回答问题之前说道。
“是的,是的,我们初来北京,也是为了找一个熟识之人,那个人恰好在锦衣卫做事,所以才找到了大人您,如果您愿意帮我们一个忙,稍后还有重谢。”徐伏波笑呵呵的对那个锦衣卫说道。
那个锦衣卫听到了徐伏波的话之后,嘴角微微的笑了起来,他已经从徐伏波的话里面听出了一些什么,这些人在自己还没有为他们做事的时候,就先给了自己五两银子,这代表什么,代表着他们非常的有财力,在他们有财力的情况下,如果自己也帮他们做了一点小事,之后还会有重谢,那重谢又代表什么呢,总不会还是仅仅只有五两银子吧!
对于他来说,五两银子其实也不算是一个小数字,他现在更期待的是之后所谓的重谢,只是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他弄清楚的,就是这些人出这么高的价格,到底想让他做什么呢,如果说是什么作奸犯科,或者是打探大内消息之类的事情,这都是要受罚的罪过,他是绝对不敢做的。
“既然你们在这里如此的有诚意,那么我想问问你们到这里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你们又想让我做什么呢?有些太过勉强的事情,我是不可能帮你们去做,这一点先要和你们说清楚。”
“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希望大人能够帮我们送一封信,给我们所说的那个熟识的人。”
“仅仅只是送一封信到内城是吗?”
徐伏波的要求提了这么简单,这倒是让进锦衣卫,有些发愣,因为他原来以为会是比较麻烦的事情,现在没想到仅仅只是送一封信而已,这确实有些出乎了他的意料。
你要知道内城普通人确实是不能够去的,但是如果送信的对象不是特别重要的人,不要说是五两银子了,就算是一两银子,也会有大把的人愿意做这事情。难道说他们要送信的对象是什么特殊的人,会有一定的危险。
“没有错,我们要找的这位大人,也是锦衣卫之中做事的人,所以我们希望大人能够帮我们将信送到,将那一封信送到内城之后不管如何,我们都会给予大人一定的报答,只是希望大人能够给我们回个话。”徐伏波笑着说的道。
“送信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到底来说你们想找的也是我们锦衣卫之人,那就是我的同僚,那自然没有什么拒绝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