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一架秦国战斗机呼啸而过。这架双发“鹰”式战斗机快速从齐国一艘最新的热气飞艇边飞过。
“突突突”机枪三发点射。后面的机枪手瞄准齐国空军的热气飞艇射出燃烧枪弹。
很可惜。三发枪弹没有打住热气飞艇。齐国在意外获得一架飞机之后便立即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是他们掌握了螺旋桨的秘密。知道了利用气流作为推进前进力。但他们的空中飞行器依然是圆球状的热气球。
随后抓获的飞艇机组人员让齐国飞行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那就是他们也开始注意飞艇的外部形状。那就是做成雪茄型。同时安装十字翼以便操控。
虽然机组人员介绍了秦国使用氢气作为飞艇填充气体的信息。但这种氢气的制作方法齐国人还不知道。机组人员隐瞒了电解的事实。齐国人也不知道电具体是什么。他们只知道报纸上提到过。
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齐国人在飞艇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仅是外形。还有推进装置。他们的气囊开始有了支架。主架为木质。其余的支撑物为竹质。这样可以大幅度减轻飞艇的有效载重量。
在飞艇的燃料选择上。齐国人选择了更易于燃烧的煤油。不过利用风囊吹入空气加速其燃烧以便快速的提供足够多的热气升空。这样齐国就有了较远作战距离的热气飞艇。
这种飞艇的出现给秦国天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秦国的空中“炮艇”全部停飞返回国内。剩下的只有飞机可以作战。但前线仅仅只有两个中队的战斗机编队。主体机场只有一个。临时机场有两个。好在这个时期飞机对机场着陆情况要求不是很大。但齐国空军采取了多面进攻的方式。
不知道齐国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的飞艇数量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如果秦军派出侦察机到齐国的一些县城拍摄照片就会发现这些飞艇是怎么来的了。
齐国为了大规模生产这种飞艇。便以官府组织附近女性参与飞艇气囊的封制。为了加快气囊的制造速度。齐国第一次采用了分工承包制度。也就是以几个女性为一群体专门加工气囊的某一块。就这样把气囊分开加工大大加快了气囊的制造。当然这也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允许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但却可以通用加工。为了鼓励女性加工快速。齐国支付这些女性一些工钱。
而几个女性多以作坊的方式出现。她们的活多以一个代表女性承揽。然后分工去做。这就出现一种雇佣被雇佣的关系。虽然是几个家庭联合组成。而且多以小作坊为主。但这毕竟是在战争条件下催生出来的资本主义萌芽。秦国尚文一些企业管理方式也间接的影响到了齐国。
除了女性。还有就是齐国的男性。特别是木匠。框架的构造不是一个简单活。为了大幅度提高飞艇的生产速度。齐国也开始推行作坊式加工框架。这样一来。手工作坊有了极大的发展机会。特别是木工为代表的手工业发展迅速。
齐国空军也做出了一些调整。那就是保留一些精干的飞行队伍。注重人才的重要性。秦国飞行员的培养让齐国空军学到很多。比如飞行小时计算。一些技术动作的培训教程也开始编制。为了加快空军的战斗形成。他们成立了齐国空军飞行学校。这是齐国自己的飞行学校。齐国空军未来的飞行员都是从这里走向战场的。
武器革新方面。齐国依然没有掌握触发式引信的技术。秦国对此严密封锁。虽然秦国已经达到了双基装药的地步。但依然害怕对手获得他们之前知道的技术。特别是火冒都对其进行技术封锁。这样一来齐国在武器革新方面有很大的阻力。但齐国工匠却根据燧发枪原理发明了燧发引信炸弹。
炸弹使用一个密封良好的木桶或者是陶罐。然后根据重心位置进行调整。这个调整的位置就是在从高空扔下的时候能够一下子头朝下下去。这就意味着前面装药量非常大。在装药量位置用一根竹竿作为点火引信。
点火引信最前面用一根铁管插进。在竹竿插进火药的位置放置铁砂环。火药装药部分也经过特别加工。那就是从较为稀疏到紧密安装。这样就有一定的空间保留氧气点燃导火火药。这就是齐国空军早期的航空炸弹。
秦国天军无法控制整条战线上的制空权。他们虽然对打爆这样的飞艇毫不费力。但却没法阻止多的不得了的飞艇空袭。
有了热气飞艇,游击队秘密提供较为准确的战场情报。以及燧发航空炸弹的使用。特别是陶罐航空炸弹炸裂的陶片杀伤惊人。相当于榴弹攻击。频频轰炸成功的齐国空军开始在空中逐渐占据主动权。秦国天军飞行员却多有抱怨。他们的飞行时间越来越多。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飞行员都处于疲惫状态。但燕军阵地频频遭到攻击。而秦军只能徒劳的出动飞机巡逻。
他们只能碰运气的逮住对方的热气飞艇进行攻击。但有时候打光子弹也难以击落一艘飞艇。原因是他们的子弹穿透力强。但这对热气飞艇来说即便是挨上一百发子弹。最多也就是说了一百个小孔。飞艇依然可以依靠一定的热气提供安全的升力。一时间弄的秦国飞行员急的扔掉飞机上的工具箱。有飞行射手更是气愤的打光一个弹盘之后朝对手投掷弹盘。原因是飞艇挨了那么多枪子依然飘在天上。
不仅秦军泄气。就连燕军看着都恼火。这大胖家伙太难打了。
“突突突”又是三发机枪点射。三发子弹准确集中硕大的飞艇气囊。这次飞艇的气囊击中之后开始燃烧起来。看到飞艇着火。机枪手抓住有利机会扣动扳机。
“突突突”又一串连续射击。子弹击中之后燃起大火。飞艇很快就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