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间在一点点的推移,日军的兵力也在一点点的增加,13日夜,计划的三个师团已经全部抵达了函馆,而身后的后勤部队也趁着九州那边的部队还没有抵达之前趁机渡海,不过他们的作战能力并不强,所以只是选择性的过来了一批人,其余人依旧留在本州岛。
三个师团,共4.5万人的兵力,其中战斗部队四万人,在兵力方面他们已经超越了对面的三七一师,但是在火力上却依旧没有任何的信心。
而这个时候日军的三个师团长夜犯了难,打还是不打?要他们过来的任务可不是蹲在函馆的,战斗展开的时间越晚,中国的军队数量就会越多,到时候对日本也就会越来越不利。
可是打又该怎么打?对方拥有重炮,步兵炮,大量的迫击炮这种火炮武器就不说了,日本人根本就没办法比,对方同时还拥有大量的机枪,自动步枪,霰弹枪等武器装备,虽然表面上看他们是有三个师团的部队,可是说句实在话,即便是这三个师团的兵力,他们也没有信心冲破敌人的防线。
正当小叽朝野等人纠结不已的时候,事件忽然间迎来了转机,虽然这个消息对于整个战事来说未必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小叽朝野等人来说却是个绝佳的好消息,至少他们不用再为这件事情头疼了。
日本陆军大将大岛义昌率领着第三师团和第四师团两个师团的兵力,从九州岛登船出发,历经一天的航行,终于是抵达了函馆,而大岛义昌是函馆军衔最高的将军,且没有兼任师团长一职,动静将大岛义昌派来,其实就是让他坐镇北海道的战事的。
而大岛义昌一来,自然是接管了所有军队的指挥权。
大岛义昌也是个指挥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军了,曾参加过数次大战,虽说后期的战争都已失败告终,但是这种经验也还是有的。
大岛义昌刚一上岸,便找来了先期抵达函馆的三个师团长询问情况,而三个师团长也没有任何的隐瞒,直接将实情告诉了大岛义昌。
敌军虽然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但是火力却并不弱,加上还有重炮的支持,仅仅依靠三个师团的兵力是很难打败他们的,三十六师团的损失已经证明了一切,在重炮面前,他们根本没有任何阻挡的资本。
但是现在手中多了两个师团,第三师团可是作战风格极为彪悍的部队,第三师团参与了自组建以来,日本参加过的所有战争,作战经验也是尤为的丰富,这次先期将第三师团和第四师团带过来,就是考虑到这个方面的,因为这两个师团都与中国陆军有过交手经验。
日本若想稳住局势,就必须要派一些有经验的部队到前线才行。而因为中华帝国的突然崛起,没了后世的日俄战争,所以第四师团的一些光辉历史也还没有来得及发生,但是第四师团的本性还是在的。
作为大阪人,狗日的才会去给天皇当炮灰呢,要问整个日本谁最反对战争?当然是奇葩的第四师团,是的,一个老牌军队最反对战争,这事听起来有些可笑。
但这就是事实,大阪的商业比较发达,大阪与其他地方不同,正是因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大阪人对于天皇和权贵的尊重稍显不足,反而对于围绕着苛刻杂税等问题,大阪人更是百年如一日,不断的和诸侯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的忠诚也根本谈不上。
什么?你跟我说打仗?
好吧,大阪人的确是被军国主义的理论给蛊惑了,但是进入军营的大阪人却并不傻,上战场可以,打仗也可以,但是大阪人却不会像其他军队那样急着去送死,以大阪人为首的第四师团在打仗的时候则是本着能不死就不死的原则,对于上级的命令,出身大阪的军官也习惯了讨价还价,斤斤计较。
最让人无语的是,在第四师团的内部甚至还单独的制订了‘三不要’原则,即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
恩,不管怎么说,第四师团最终还是来到了北海道,但是这一次第四师团却没有反抗命令,而是很高兴的跟着大岛义昌就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第四师团与中华帝国的联系自打第二次中日朝鲜战争之后就没有间断过,他们可是商人出身,为了利益,只要不打仗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第四师团甚至跟中华帝国私下里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当然了,作为条约的公平性,第四师团是要向中华帝国提供情报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