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近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中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中学生最崇敬的人物是影星与歌星,而父母则分别列为10和11的位置上。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怎么也不敢相信。我一向认为,谈到亲子之情,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付出的爱如此之多,而收回的报答却如此之少呢?实在不太公平。
不过,细一想,现在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方式也实在不对头。目前的家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爱仅仅体现在吃穿上,要吃什么买什么,要穿什么买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许多中学生不要说洗衣服,连钉扣子也不会。当这些孩子长大后,投身社会,就如同温室中的花朵,一下放在大风大浪中,遇到的苦恼、挫折就可想而知。这时,他们怨恨的首先是自己的父母。
其次恐怕是现在一些父母本身素质造成的。这一代中学生的父母,基本上是“文革”时期的“老三届”这些人该读书的时候失去了读书的机会,现在在单位上倍感知识缺乏的苦恼,因此,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做法却不免偏激。不少父母从胎教开始,到刚刚懂事就强迫孩子进五花八门的钢琴班、美术班使孩子不胜负担,时时处于紧张之中。这时,父母对孩子的爱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堪忍受的压力。试想,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如何会尊敬自己的父母?
另外我们的社会舆论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一定的责任。开始提倡爱解放军,后来提倡爱工人、贫下中农,最后是对领袖的狂热。在那个时候,谁敢提爱父亲、母亲?谁说了“母爱”二字恐怕不被批判,也要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四人帮”垮台后,我们的舆论比较开放了,对“爱”也时时涉及到,可这个“爱”一下子又爱到歌星影星身上去了。报纸杂志等宣传工具连篇累牍津津乐道歌星、影星的恋爱、婚姻内幕。使中学生耳濡目染的尽是歌星、影星的轶事。许多中学生对这些“星”的嗜好、身高、生平了如指掌,而若问及父母的出生年月,恐怕十之八九说不清楚。在这种社会氛围中,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哪里谈得上“尊敬”二字。
父母是家庭的核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美满是社会稳定、进步的基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家庭的和谐只有建立在父母关心孩子,孩子尊敬父母的基础上。如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占据应有的地位,是摆在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也可以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