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在北京举办的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交流了经验,增进了了解。通过几名资深老师的授课,我对新闻写作的一些要点和技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觉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责任重大,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国资委宣传局新闻处苏桂峰处长讲到怎样应对不良舆情的方法,针对性强,指导性强,感同身受,在工作中也遇到类似问题却束手无策。“想办法重建公众信任,修复企业形象。”这是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原则之一。8月15日,中煤建设集团下发对禾草沟矿建项目违章组织施工处罚的通报,该项目部立即停产整顿。禾草沟项目是一建公司确定转型对接的重点目标项目,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了扭转被动局面,重树央企形象,我们陆续编写了禾草沟项目部以刚性措施筑牢安全生产堤防、禾草沟项目部在安全文化建设上造势“给力”等一系列文章,其中挺起奋进脊梁彰显一建风采——一建公司十处禾草沟项目建设侧记在中国中煤第42期发表,及时修复了企业形象,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通过这次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不良舆情的特征,掌握了必要的应对办法,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增强了不良舆情应对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应对不良舆情的信心。
新华社记者朱玉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消息写作时常犯的毛病“大而全,过于专业,一连串官员公司领导的名字”听到这里有的通讯员偷偷笑了,因为这是通病。后来写报道时我就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比如9月22日一公司在鄂尔多斯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暨百日安全活动动员会,按惯例把会议通知里参加人员复制粘贴即可,但这次我做了改动,写成“中煤建设集团公司安监局有关领导,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总经理助理、副总师、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主要施工生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所属在建项目经理、办公室主任;其他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参加了上述活动。”120多人参加的大会,容易罗列领导名字,但这样的改动,不仅压缩了篇幅,而且不会漏项。
新华社记者郑晓奕老师给大家讲解了新闻写作技巧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视觉新颖,有理论,有方法。我特意从网上搜索了她参与编写的为了生命的呼唤——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领略了文章的大气和高站位,记忆似乎被拽到事故现场。当时我作为事故单位的一名宣传员就在救援现场,目睹了救援的艰难,走访了救援人员,也参与了维稳工作。那时我写的此地春无痕刊登在中国中煤报,连同被困职工家属喜极而泣的照片。与郑晓奕老师的文章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找到了差距,有了学习的目标。
中煤集团企业文化部主任郭坚指明了今后新闻宣传的定位、方向和思路,我顿增责任感和使命感。媒体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新闻人的责任是什么?在新闻战线我工作快三年了,作为一名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我时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活在文字里,远离功利,远离喧嚣,寂寞着,快乐着。但这远远不够,新闻就是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要宣传,还要维护。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赢得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工作中还要不断创新,提升能力,强化手段,奏响主旋律。
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宣传的主攻方向要改变,恰如人民日报社记者鲍丹说“文章要刀劈斧砍,要有大报意识。”今年我们单位在中国中煤已刊登陆篇稿件,也曾沾沾自喜,也曾无所适从,这次培训让我清醒了头脑,理顺了工作思路,我会以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把新闻报道做得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企业形象和时代风貌。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我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新知识,拓宽了视野。作为一名新闻人,深深感到学无止境,我将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业务素养。我感谢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