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想这个题目,心里似有一些感触极力的想表达,但语言、文字滞后。
现实里朋友不多。回想一下,学生时代和涉世之初是不在意的,那时我很少去想这两个字眼能包含如何的意味深长,因为家住得近,因为是同桌,因为同学少年时间长,因为在一个共同或交叉的环境里工作、打交道,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朋友这个概念天经地义的理由,所以来则来,去则去,对别人无求,往来不过礼尚之间,浑浑噩噩也从不存远近之分。可回想,这种感觉其实持久,那时的情谊至今仍能俯首拾得若干。
成家之后,如我自不必说,原本随心懒散的性情更是近于息交绝游,围着炉灶和孩子手忙脚乱、自顾不睱,朋友淡了联系仿佛情理之中,不寻思,不惦念,偶尔想起就打个电话,近况总是不好不坏,情绪静止,形同音讯渺无。
觉朋友间有冷有暖是近两年的感触。石子投向河心,本以为水痕是规律井然的扩散,可以预料和掌控,未知暗流潜涌,忽然的就会生出一个个意外漩涡,拍打、敲击得一浪又一浪的茫然,这时顿觉,朋友的认定是一句话就能触动的机关,令情绪敏感而充满疑虑。
不由得打量并奢望朋友间能存些温暖和帮助,偶尔也会有些心怀不轨的愧疚。
又发觉了另一种区别:从前觉得朋友多是同性之间的事,而三十以后,忽觉异性朋友的信息自然而然地多了,以前时常忽略的问侯、短信、调侃,只要把握得当,其实更接近友情。
但无论无何,现实中的友情而今都掺了谁解其中味的杂质,是非、纷扰总在意会中,进退着不再客观的审视,在形式上已不敢再单纯。
因为无关利益,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对网上的友情很乐观,在最初上网的热情和诚恳中,尤其西祠,在文字的背景下,真的觉得茫茫人海、知己自有灵犀。
也厌倦过网络的无处不在,有时自嘲的想,24小时在线偶尔掉线的网络除了放大心境的灰尘、收集不快乐的声音、发泄失意的弱势,又能如何?可实际上,对自己而言,网络的快乐不知不觉已经植入生活深处。好像今天上午停了下电,在电脑旁竟有些不知所措。
网络或说bbs的魅力,很大程度在于有好友相知相慰吧,至少我珍惜眷恋这种感觉。关心调侃一下别人,被别人关心调侃一下,仍能不断激发快乐。不过我至今不能确认,关心什么时候是问,什么时候是不问。
网络上的时过境迁、花开花谢也真快。有的淡忘,有的离开,物是人非的场景比比残留,不明所以。
网站一般都设有好友名单和好友是谁,昨天查看了一下,id中有中断的,有陌生的,有始终无法走近的,有走近再疏远的,有游走于眷恋边缘的,有念及而不得见的。
谁亲密?谁普通?谁说依赖就应该?
断了线,汇入人潮,更不该若有所思。
有些迷惑,好友是谁?
于是问:网上朋友的上限和底线是什么?
回说:上限和下线都是一杯茶的距离,不远不近,淡而有味。
一杯茶。
我不知道,怎样放在两边
网络不是近,就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