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这可是鼎鼎大名的宝物啊。
元代景德镇烧制出的青花瓷,叫做元青花。但是存世量极其稀少。还大多数在国外。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有40件;伊朗国家博物馆,保存了32件。还有100余件在国内的博物馆。只有剩下的100余件,在私人手里。
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场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以两亿多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后,国内掀起元青花收藏的热潮。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近年来元青花的仿造和炒作是层出不穷。这瞎子张口元青花,只怕是个冤大头。
东西一出来,她就确定了这瞎子的东西是假的。不过有趣的是,器形和画法倒是非常符合元青花的特征: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器形也是标准的元代龙纹罐体型。1
她先发问:“这东西哪里来的?老先生给说说。”
“那我考考你们,元青花的青色染料,叫做什么名字?”瞎子一本正经地笑道。
谢文湛没有回答,只是眼睛一直盯着这只罐子,看得是目不转睛。似乎在掂量着什么。白汐以为他不知道。就接口了:“苏麻离青钴料。”
“哎呦,小姑娘很博学啊。元青花用麻仓土和瓷石作它的骨架和血肉之躯,用苏麻离青和白青釉作衣裳。所以苏麻离青钴料是元青花的身份证。”
“不错。”她点了点头:“所以你判断这只是正宗的元青花?用的是苏麻离青钴料?”
算命的拍了拍胸膛:“对喽!苏麻离青钴料明代的时候就断了茬了,没办法去找了。所以我这件元青花,绝对假不了。”
白汐盘了一下,一时间还找不出漏儿。看颜色,的确和苏麻离青很接近。大概也是中东那边的染料。但,这东西明显是个假货。而且仿的很高明。从纹饰,器型下手。一点破绽都没有。蓝中泛黑,气泡呈微绿色,都符合元青花的特征。
谢文湛这时开口了:“老先生,这东西不旧。青也不是苏麻离青。而是现在巴基斯坦卡山附近的青料。接近苏麻离青钴料。”
“什么?!这东西怎么会有错?!”
“老先生,我们古董鉴定有句话叫:旁证不旁,孤证不孤。也就是说,必须要找到两条以上的证据,才能证明东西的真假。”
谢文湛翻过罐子:“染料的确很接近元青花。但,元代拉坯或脱坯都是手工做的。往往会在器物内壁留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而你这件没有。这是其一,其二,胎太细了。没有气泡。元代的麻仓土粉碎技术没有这么好。”
算命的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头也不抬,就把他们撵了出去。
出了门,白汐还在意他刚才的沉默:“你刚才为什么不回答他的问题?”
“我在想,”谢文湛道:“他这件东西虽然不对,但是器形,花纹,都是国际上已公开的400多件藏品里没有出现过的,却处处是元代青花风格。”
“什么意思?”
“东西要仿成这么高明,必须要有个样本。这件假货的样本,很可能是没有出世的元青花。”谢文湛顿了顿,又对她道:“你先回去,我问问那算命的。”
谢文湛过了半个小时才回来,心情不错:“问到了,他东西在内蒙黑城的集市上买的。我猜当地去年应该出土了一只元青花。”
元青花是蒙古贵族所用的,所以蒙古出土是很有可能的。蒙古的集宁路古城遗址就发现过十三件元青花。这个不奇怪,但:“元青花出土,都是考古届的大事,为什么没有公布?”
“你说,什么人做事必须得偷偷摸摸?”
她立即想到了:“盗墓贼?”
“不错,应该是盗墓贼发现的。但他们不识货,把东西卖给了一个手工艺店的老板。那老板识货,但也不公布。这元青花稀少,自古以来发现了都是腥风血雨的争夺。所以要藏。但他按捺不住得意的心情,就先做高仿拿出去卖。”
她服气了:“你怎么推测的出这么多?”
“做古董生意的,总得有点想象能力。”他笑道:“大概不久之后,至尊行可以看到一只元青花上市了。”
“那恭喜你。”
她心里有点诧异,这属于商业机密了吧?不怕自己告诉董明堂先发一笔财?但,半个小时之后,谢文湛就告诉她:“东西到手了。”
“啊?!什么?!”
“至尊行在黑城有办事处,我让人找到瞎子口中的那个老板,花了两万买下来了。一尊和仿品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