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9、第一百九十九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却有几分雷霆手段,将位置坐得稳稳的。

    不过也是,如果师兄没点能力,也不会让泰安帝如此重视,还特地将他召回来。

    与此同时,朝廷亦被砸下另一个惊浪。

    有御史上奏请求泰安帝封王。

    前面也有介绍过,泰安帝膝下有九子,四位皇子五位殿下。

    大皇子夏侯宣玳,为明贵妃所出,现已参政,在礼部任职历练。

    二皇子夏侯宣瑞,为良嫔所出,也已参政,在工部任职,是个才华平平胸无大志的透明人。

    三殿下夏侯琪,妃子所出,早已成年和人结契,如今和夫君在外面共同管理一个郡州,日子倒过得自在。

    四殿下夏侯珏,明贵妃次子,年初结契出宫。

    五殿下夏侯玢,亦嫔妃所出,尚未结契。

    六皇子夏侯宣珩与七皇子夏侯宣璟同龄,仅相差不到两个月。

    八皇子才八岁,九殿下还在蹒跚学步的年纪,可忽略不计。

    其他还未出世就流了的不在此行列。

    泰安帝勃然大怒,虽说当即训斥了提出封王的御史。但这事开了个口,就不会轻易压下去。

    封王的奏折一封接一封呈上泰安帝的案前。

    一些墙头草官员见大皇子封王的呼声愈盛,也加入了行列。

    中立派两边不沾,作壁上观。

    唯独一些皇后一派和保皇派的官员持反对意见,但是势力单薄。

    那点声音也微弱下去了。

    大皇子的呼声更盛,隐隐有让大皇子继承正统之势。

    只差没直接上奏请立太子了。

    不过封王的话,和立太子没多大区别了。

    泰安帝的四个皇子,成年的就两个,而二皇子资质平平,且无厉害的外家。

    一旦封王,有了实权,对大皇子来说是最有利的。

    如果大皇子再发展个几年,说不得将来就是他的天下了。在他们眼里,皇七子才是正统,是嫡子,然而他此时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少年,尚未参政。

    几年的时间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届时放眼朝堂内外,根本没有与之抗衡的势力。

    但在叶君书看来,大皇子未免太心急了些。

    皇子之中虽然没有能与他一争的对象,唯一一个对他构成威胁的,尚未成年,不足为惧。

    但是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泰安帝的身体还十分康健,他虽四十有余,但如无意外,起码还能在位十几年。没有一个帝王会高兴,在自己正值盛年的时候,有人觊觎自己的皇位。

    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

    按理来说,朝廷如此风云变幻,最急的该是中宫一脉。

    如果将来是大皇子继承正统,哪里会有他们的活路?

    七皇子作为唯一一个中宫嫡子,恐怕还会有性命之忧。

    但他们此时还真不急。

    七皇子尚未长成,他们急急跳出来争有弊无利。

    他们只要保证泰安帝健健康康的,多活个十年八载。

    泰安帝并不是个懦弱无能的昏君,他手里还是有实权的,明家一派若想逼宫,几年内恐怕还得掂量一番。

    泰安帝的位置,坐得稳着呢!

    所以他们一点儿也不急。

    这个时候正该养精蓄锐,甚至可以暗地里推波助澜,好让大皇子多上蹿下跳一会儿。

    这段时间朝廷的热闹和叶君书并无直接关联,在确定短时间内不会有异变后,叶君书就将精力放在自己家里。

    他们此时在收拾家当,准备回家探亲。

    叶君书和李玙商量过,也计划好了今年回乡祭祖。

    叶君书请了四个月的假,路上赶快点,还可以在老家待小个月时间。

    足够他们将事情都办好了。

    家里几个孩子也是要带在身边的。

    难得回老家一趟。

    这样一来,叶君为的学业可能会耽搁一下。不过路上有他看着,倒没多大关系。

    本来他可以将孩子留在京城,但是仔细琢磨了下,还是觉得不放心。

    上京可是明家的地盘,万一哪天对他的孩子们下手怎么办?

    他远离京城,什么都做不了。

    本来如果李长川在京城的话还可以将孩子托付给他。

    但是可能在京城闷了,又或者是亲事被各方盯着,李长川就不想待了。

    所以他此行准备和叶君书他们一起离京。

    说来,李长川还没去过叶君书的老家,这会儿还可以顺道看看。

    不过李长川的最终目的却是准备先一步去东南,准备先去探探消息,先去海域附近适应一下。

    对于大舅兄要去自己老家,叶君书自然是万分欢迎,为此他特地去信让乡亲们帮忙好好将房子清扫一下,免得给大舅兄留下不好印象。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