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回到我的小屋我会逃离那冰冷而陌生的车站回到课堂上红领巾回到脖子上起立上课天天向上好好学习”
还用再复述那些烂熟于心的经典文本吗?车过黄河、饿死诗人、结结巴巴是伊沙的三座丰碑,而最了不起的是,它们都写作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像我所佩服金庸的一样,他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大都写作于六七十年代,我们的时代还剩下什么?相比之下,他们的叛逆不是更有内容吗?而我们的叛逆是不是很空洞呢?
多少年来,伊沙已经变成了我眼中关于“阅读快感”的一段传奇,一个神话。正如他所言,因为他的存在,才让中国诗歌没有沦为一只土鳖,告诉世界我们也有玩儿得很聪明的人物。而我对伊沙的模仿,也让我对写诗充满了趣味,一位叫绿芙蓉的网友评价我的诗作“读你的诗,就像读伊沙的诗”我认为那是对我的写作的最高褒奖。尽管她是在使用反讽,但我喜欢自己如此这般误入歧途,流落风尘。而我的写作观,也只有一种主张:写得风尘些,再风尘些。
在我看来,伊沙让诗歌失去诗意,也可以说,带来了全新的诗意;伊沙杀死了意境,却拓宽了诗歌的疆土。伊沙是个“诗鬼”好像当代的李贺,也只有这些鬼,才能带给我们最新鲜、最刺激的阅读体验,甚至颠覆性的影,他们比那些才智平庸得只会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取巧的正统文人们更有内容,更有功夫。
至今心存一大奢望,期待着伊沙能写一部诗歌史,这才是真正为中国诗歌负责,也可以让你永垂不朽。骗子当道,小丑横行的时代,我们期待真正热爱诗歌艺术,同时又具备诗歌写作和理论阐述能力的人们站出来承担,哪怕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其实我何尝不想走上一条“人间正道”想被正统文人们所影响所吸纳,可我在你们庸俗的嘴脸和空洞的心灵面前,却总是望而却步。自以为是的集体意识的铺陈,引经据典地靠经验混饭吃的勾当就是你们所谓的写作吗?你们和人类的心灵甚至身体有过最迫切的联系吗?让一个人的艺术创造力速朽的正道,不走也罢。我心甘情愿踏上那条充满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的歧途。错到底吧,既然对的总在撒谎。
附伊沙的三首诗:
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做眉檐
眺望像个伟人
至少像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帐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
(1988)
饿死诗人 那样轻松的你们
开始复述农业
耕作的事宜以及
春来秋去
挥汗如雨收获麦子
你们以为麦粒就是你们
为女人迸溅的泪滴吗
麦芒就像你们贴在腮帮上的
猪鬃般柔软吗
你们拥挤在流浪之路上的那一年
北方的麦子自个儿长大了
它们挥舞着一弯弯
阳光之镰
割断麦杆自己的脖子
割断与土地最后的联系
成全了你们
诗人们已经吃饱了
一望无际的麦田
在他们腹中香气弥漫
城市最伟大的懒汉
做了诗歌中光荣的农夫
麦子以阳光和雨水的名义
我呼吁:饿死他们
狗日的诗人
首先饿死我
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
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
(1990)
结结巴巴
结结巴巴我的嘴
二二二等残废
咬不住我狂狂狂奔的思维
还有我的腿
你们四处流流流淌的口水
散着霉味
我我我的肺
多么劳累
我要突突突围
你们莫莫莫名其妙
的节奏
急待突围
我我我的
我的机枪点点点射般
的语言
充满快慰
结结巴巴我的命
我的命里没没没有鬼
你们瞧瞧瞧我
一脸无所谓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