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日都会陪她往返于书店;每日都会帮她查找小四的消息;每日又都会认真的坐下来听她讲小四的点点滴滴;更有一段时间内,时刻都会关注梦的发展。
便是因为这每日,在听到梦的最终裁定时,若楠唯一一天没去关注小四,而是独自在寝室悲憷了一天。
当看到一本杂志刊登了梦的全部判定过程时,一直不以外界连带心情的她却迅速的撕下反馈表、迅速的写下了这样一些话:
难道向一个人的伤疤撒把盐很好吗?为什么一个人犯了错就要如此大张旗鼓,你们又对剽窃的概念有着怎样的定义。难道非要把一个人生活中的平面完全折成棱角你们才甘心吗?
若楠最终也未将此些寄出。我知道,这是社会的一个趋势。‘名人效应’才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若楠写下这些只会被认为是盲目的追随,虽然我知道这追随是出自真心。我替她存放了起来。
我说:还记得吗?你说的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充满棱角和平面。是任何人。
我虽喜欢读韩寒的书,可也只是每次偷偷而行。你知道,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过:读韩寒的书就不是好学生。
抚一下她的发丝:傻丫头,小四会好的。你要支持他,而不是用眼泪来伤心自己。
女生如孩童般点了点头,变哭为小着说:恩!
棱角和平面经过时间的流离,幻化成平静繁冗的生活。
我想自己定也如此。
一日一次无意的行走,来到一家书店。穿过刺耳的消磁通道,径直走向一些熟悉的书籍面前。不觉翻开一本书,看到一句“责任不全”的话语:
韩寒才尽了吗?
心里不觉疑问,作品少?!那么漂的作者呢?岂不是才竭了?!
临走时看到最新辑的最小说,便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因为心里知道若楠还未得到。
若楠说:知道吗?小四和韩寒第一次相见了。
我说:我怎会不知,新概念十年,他们怎能不去?
你觉得他们相较如何?
我苦笑:这是一个问题吗?你都说过,他们两人的生活中都充斥着棱角与平面,叫我怎样去判断?我又有何能去判断?
各自本色的他们本就无需比较。
我坐在时间的流线上欣赏着世间的一切,慢慢的适应着生活的点滴。若楠打电话给我:
其实你更像他们两个,他们均将棱角铺成了平面。
此时的状况是我已在一所自认为的高校读书,而她留校复读。
其实我晓得她为何如此说我,就仿佛我们互发短信时,我没看即猜到她发送的内容当和我一样:
小四的新作小时代正在连载;最小说也顺利成为真正的杂志期刊。
韩寒赛车事业日渐辉煌;新作光荣日大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