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已经有点发黄了的照片,那是我在延安枣园的留影。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出差到延安参观枣园拍摄的。
枣园这名字充满着温馨,据说当年此处因盛产甜枣而得名,而今她已是延安的一个乡。她与王家坪和杨家岭同处在顺着延河上溯的一条线上,三处比较起来枣园最远,距离延安市区大约有几公里路程。
与王家坪和杨家岭相似,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枣园也不过只是一排排经修葺整旧如旧的窑洞,这种窑洞在延安城乡随处可见。你只要站在清凉山上,便可看见这窑洞层层叠叠地铺满黄土高坡,它是西北高原的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所不同的是这些窑洞里曾经住过中国革命的一些著名领导人,其中尤以标着“毛泽东枣园故居”、“周恩来枣园故居”鲜红门牌的几排窑洞格外引人注目。
真正在枣园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当年毛泽东在枣园的小操场上作过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的那座土台。
这座土台看似那样的平常,它宽,不过数米;高,不过盈尺。尽管枣园乡政府和驻军联合对这座土台进行过一番改造,也不过只是在上面铺了一点水泥,周围围上了栏杆,旁边立了一块关于这座土台的文字说明的牌子。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像这样简陋的土台实在是太司空见惯了,而这座土台却具有不寻常的意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永远放射着熠熠光辉。
我伫立在这座土台旁边,抑不住思潮汹涌。仿佛自己穿越时空去到了那个年代,毛泽东与卫士长古远兴的一番对话又在耳边回响:
这番对话发生在1944年的9月,毛泽东的警卫员张思德在延安附近的一个叫安塞的地方挖炭窑因公牺牲。当古远兴将这一噩耗报告毛泽东时,毛泽东感到非常震惊,他沉痛地说:“前方打仗死人是没办法的,后方生产劳动出事故死人不应该!”毛泽东接着问:“这件事,向你的上级报告了没有?”古远兴回答:“没有,我想直接报告给主席就行了。”毛泽东不高兴了:“那不行,你还要向你的上级报告。”毛泽东皱了皱眉:“张思德在什么地方?”“还被压在炭窑里。”毛泽东更生气了:“怎么能这样呢?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他又问:“张思德遗体挖出来,准备怎么处理?”“我打算就地安葬。”“不行!”毛泽东数着指头明确指示:第一,将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入殓前要派战士给他站岗;第二,买口好棺材,运回延安;第三,要开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后来的版本还增加了一项内容,说毛泽东听到古远兴报告要将张思德在安塞就地掩埋时,曾充满深情地对古远兴说:“小古啊小古,古人说,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张思德是四川人,他牺牲了,虽然回不了老家了,我们也不能把他埋在荒天野地里哟!”
后面的故事就是在这座土台上发生的,在追悼会上,毛泽东没有要稿子,却讲了半个多钟头。他操着浓重的湖南腔,打着强有力的手势,做了后来影响中国几代人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同年的9月21日,这篇演讲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次年的4月,演讲的主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了七大报告。9月,毛泽东又专门为大公报题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