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枢密使放心,宋人对燕云地势不熟,必然想不到这一节!只待咱们从这里穿过去,必然打得宋人措手不及。”
“走吧走吧,派人往后去催促一下,都加快脚步快些走。”
“得嘞,末将亲自去催!”
芦苇荡,水淀子,湿地沼泽,其实景色还是美的,若是春夏之季,万物兴旺的时候,这里微风习习,芦苇飘荡,候鸟成群,鱼儿肥美,牲畜撒欢,更是美不胜收。到得那时,附近的有一些居民会有一种新的养家糊口的营生,那就是捡蛋,有经验的人,钻进芦苇里捡拾天鹅大雁野鸭的蛋拿去卖,都能养家糊口。
这里真正的万物复苏的春天其实不远了,只待再过一两个月,必然翠绿多过枯黄,焕发出生机一片。
十万人,蜿蜒在延芳淀里,好像是藏起来了一般,若是视野不在天空往下看,几乎就发现不了里面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在走路,因为芦苇哪怕是枯萎了,依旧比人还高。
昔日里,契丹大辽的皇帝,带着亲卫队伍,策马入得此地,弯弓射雁,每每都能尽兴而归。
有些事情,越是担忧,越是会发生。
这是至理,后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墨菲定律”。
就如耶律仁西担忧宋人会发现他们进了这里,会在这里放火。
耶律仁西猜得不错,甘奇想得一夜未眠,想破了脑袋,也就是想出了这一计,把辽国这十万大军逼进延芳淀,然后一把火都烧掉。
当知道辽国大军转向往南入了延芳淀的时候,喜出望外的狄咏,立马就带着百十人马出了潞县县城,他还有甘奇安排的最后一件事情要做。
此时在延芳淀西边边缘的甘奇,知不知道耶律仁先进延芳淀了呢?
其实他并不知道,狄咏那边也来不及传消息过来。
但是知不知道也不妨碍甘奇继续执行自己制定的计划。
有枣没枣,甘奇都要打三杆子,信息不通畅的年代,唯有如此。非要等得确切消息再放火,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延芳淀也不会因为甘奇这一把火就成了不毛之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才是延芳淀这种地方的常态。
这火,管他耶律仁先有没有进延芳淀,甘奇都得放,延芳淀很大,甘奇不仅要放火,还要跟着火往里进,一直跟着放火,帮着火势前进。
延芳淀西边的大火,已经燃起来来了,烧得芦苇与杂草劈啪作响。却是芦苇与杂草这种东西,又并不经烧,远远不如树木经烧,烧过之后,地面就裸露出来了,地面裸露出来就有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找路好找了,干地湿地,一目了然。
大火烤得甘奇浑身暖洋洋的,在这还天寒地冻的季节了,反倒让人挺舒服。
万余铁甲,跟着火势前进。
耶律仁先的大军,从潞县方向入延芳淀,此时正在延芳淀中心靠北的区域里。离甘奇大概七八十里。
甘奇虽然不知道耶律仁先到底有没有入延芳淀,但是他也吩咐所有人主动帮着火势往耶律仁先入延芳淀的那个方向推进。
具体做法就是一边走,一边到处点火,把东北方向所有能看到的杂草与芦苇都点燃。
火势推进其实不快,没有大风,火的速度是没有人的脚步快的。
所以甘奇走得也并不快,就这么慢慢跟在火线后面向前。
七八十里,得烧一两天。
但是大火升起来的烟尘,隔着二三十里就能看见,不仅能看见烟尘,还会有许多扫尽的草灰在空中飘荡,弥漫在方圆三四十里的地面之上。
火的这种特性,也是耶律仁先想到可能会被火烧,依旧还入延芳淀的原因,因为隔着二三十里地就能发现起火了,足够他做出反应,避开灾难。
火一直在烧,从头天的中午,一直烧到第二天的上午。
耶律仁先终于发现了空中飘散而下的草灰,虽然还未看到烟尘,但是他第一反应就是大喊:“停步,停步,转头,撤退!”
左右之人也发现了这一情况,连忙大喊:“调头,快,令兵回头去,下令,后队变前队,撤退!”
令兵惊慌之间,打马飞快转头奔去,一边跑一边重复着命令。
耶律仁先身边,还有人骂着:“他娘的,这些宋狗如何知晓我等在这延芳淀里面?”
有人大惊失色猜想道:“莫不是燕京城破了?有那两面三刀之贼给宋狗献计献策?”
显然有人觉得,延芳淀这种地方,若不是燕京本地人,如何也不会想到行军打仗的事情上。
“莫要胡说八道!”耶律仁先立马开口制止了这种扰乱军心之语。
“枢密使,定然是有人给宋狗出谋划策了,否则我等必然不会再次遇见大火!”
耶律仁先懒得理会,他着急不已,也亲自打马转头,各处去下令,催促大军后队作前队,快速往后撤退,这大火显然追不上人的脚步,问题不大,只是时间浪费了。
十万大军整体向后转,车架也拉着调头,加快速度往后撤退,赶紧走出这延芳淀,躲过这场大火,只待火势一过,再入延芳淀,踩着草木灰接着走。
走着走着,耶律仁先又发现了不对劲,远方天空之上,竟然看到了滚滚烟尘。
旁边之人见得此景,皆是大喜,有人立马笑道:“枢密使,原来不是西边起火了,而是东边起火了,这火是贼人放的,不是宋人放的。咱们不用调头回去了,咱们得往西去,直去燕京。”
刚刚调头不久,就看到烟尘了,所有人都以为大火原来是在东边,是贼人放的。
耶律仁先也是心中一松,原来这大火是屁股后面来的,是贼人放的。耶律仁先又是大喊:“传令,再调头,不必理会东边贼人放的火,那火势跟不上咱们的脚步。”
是的,狄咏之前出了潞县县城,就是出来放火的,在耶律仁先屁股后面放火,这是甘奇安排给他的最后一件事情。
十万大军,再次在无数令兵的呼呵声中,又再次调头转向,再往之前西边的方向而去,直去燕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