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准备了三十里的铁轨,大约半个时辰,火车到头了,朱棣晃晃悠悠从上面下来,皇帝陛下满脸都是笑,那叫一个花团锦簇,团花朵朵,开心到了飞起……
他拉着儿子朱高煦,不停用力拍打,满肚子的赞许都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只剩下伸大拇指。
铁路的好处,太显而易见了。
哪怕最原始的火车,也要比马车的效率提高万倍,十万倍。
就拿三节货车,上面一节车厢,就装了300石粮食,用了半个时辰,走了三十里……假如按照原来的方式,平均需要30驾马车,走一天的时间,才能实现。
三十驾马车,就需要60匹马,还需要马夫,民夫,这些人走一天,要吃喝拉撒……通常在国内运粮,损耗至少在三成以上,若是向塞外运粮,那就是几倍不止了。
在长城沿线,囤积一万石粮食,等到深入草原,或许只剩下一千石。
任何人都盼着疆域辽阔,国家强大。
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大国也意味着大负担。
这也就是中原王朝对待四夷相对宽容的原因所在,毕竟打赏一点丝绸金银,就能换来一段时间的安稳,在经济学上,是很划算的。如果真的动了刀兵,那可就不好说了。
就像秦始皇统一了天下,秦国为什么二世灭亡?
道理也很简单,始皇帝把治理关中平原的措施,推展到了全国,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五倍,却没有及时改弦更张,还继续按照老办法走下去,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历代王朝都在不断探索,在农耕条件下,最多把疆域推到长城一线,如果超出了,负担就会成倍增加,最终也要放弃。
在这个疆域之内,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格局,形成了重文抑武,形成了宗法社会,形成了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其实仔细想想,古人真的不是笨蛋,他们只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格局之上,建立起一套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管理方式而已。
后世进入了工业时代,再回头看古代历史,就会有很多想法,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双方不在同一个文明维度上,有点类似三体人看地球人,他们也觉得地球人的一些做法想法愚不可及,甚至根本不在乎地球人想什么,我消灭你,雨女无瓜!
所以柳淳真正希望改变的是技术水平,生产力的程度,这才是变法的真正基础!
“恭喜殿下,你成功了。”
当朱高煦面对柳淳的时候,得到了师父发自内心的道喜,朱高煦一瞬间,眼圈通红,压抑在胸口的一口气,直冲云霄。
“成了!”
“我们成了!”
他像是疯了似的,冲到了那帮文官面前,毫不客气点指着他们的鼻子,“服气了吗?还有什么好说的?”
杨士奇被问得老脸通红,他只能道:“殿下奇思妙想,机巧无双,臣五体投地!”
“这不是奇思妙想,这是科学!这是无数工匠的力量!”朱高煦纠正道:“从蒸汽机,到机车,再到铁轨……是成千上万工匠努力的结果。我现在就想问你们一句,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还是孟老夫子的箴言,能够挡得住火车滚滚而来?”
杨士奇更加尴尬,“汉王殿下,你的发明果然厉害,只是孔孟之道,也并非一无是处,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啊!”
“哈哈哈!”朱高煦朗声大笑,“你这么说,我就不逼你了。从你的话里,我已经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孔孟之道不是万能的!你们那些微言大义,至少挡不住钢铁!”
朱高煦拍着黑漆漆的火车,豪情万丈,朗声问道:“你们!所有人都在内,有谁敢瞧不起工匠,说啊!站出来!还有谁觉得比我们这些人高贵?还有谁不屑于和我们住在一起?全都出来!”
朱高煦发狂大叫,扯着嗓子,扬天狂笑。
他一遍遍质问。
内阁无言以对,六部垂头,九卿沮丧。
那些科道言官,更是惊魂未定,他们还在盯着火车,有些人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太震撼了!
他们向西望去,远远的,只能看到一片黑压压的,那就是北平吧?我们出来了这么远,简直比骑马还快。
可一匹马能带多少东西?
再看看火车,拉了一两百人,还拉了那么多的货物,差距何其天地?
这玩意简直就是洪荒巨兽,力量惊人。
像内阁六部的官员,已经开始憧憬,假如大明各地都修建了铁路,那么货物运输,会变得多么方便顺畅?
哪怕对外用兵,也不会劳民伤财了。
主要几列火车,就能把成千上万的士兵,运送到边疆。
对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